近日,有网友发文曝四川成都石室成飞中学设置“学霸就餐区”,引发网友广泛热议。笔者认为,学校此举初衷或许是好的,但方式却有待商榷。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绩固然重要,但绝不是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注重其身心健康、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等等,而不是仅仅追求成绩和排名。
相关图片显示,该校食堂部分区域桌子上摆放着“学霸就餐区”和“高一学霸就餐区”的标示牌。另一张图片显示,“学霸就餐区”内不少学生在用餐,其餐食标准与普通学生的有较大差异。事件在网络发酵后,学校很快做出回应,称这是每次月考对优秀同学的奖励,平时并不这样。由于质疑声四起,当地教育部门对该校进行了调查,学校目前已取消就餐奖励制度。但该事件依然戳中了不少网友的敏感神经:此举难道不是在区别对待学生?不就是典型的“唯分数论”?
诚然,学校此举的初衷或许是好的,意在表彰先进,激励这些学生更加奋发向上,同时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鼓励他们争优创先。奖励优秀学生,这本无可厚非,但方式却大有讲究,设置“学霸就餐区”,分明就是在一个集体环境里人为地划分出“学霸”和“普通学生”,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等级观念。这会不会让学霸们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会不会更加焦虑,失去学习动力?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而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也提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学校此举反映出教育理念的偏差,从根本上讲,这种做法还是“唯分数论”。学校本该是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场所,以学业成绩区别对待学生不仅会破坏教育公平性,还会助长教育内卷之风,同时还违反了国家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精神。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只是有的适合在阳光下成长,有的则需要在荫蔽处静静萌发。真正的教育,应该看到每个人的个性优势和特长所在,为每一颗种子找到合适的“土壤”,让它们都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每个孩子都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完整的人。对于学生的进步,学校可以进行相应的肯定和奖励。但是评价进步的标准,不应该是单一的分数标准,而应该是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只要努力过了,每个人都应该得到掌声和鼓励。如果只盯着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很容易造成孩子的畸形发展。
“学霸就餐区”,本质上是“唯分数论”在作祟,并放大了社会的教育焦虑。在很多人眼中,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人生的成功,真的只取决于分数吗?翻阅资料可以发现,有很多成功人士,他们在学校的成绩可能并不突出,但他们凭借着坚持、凭借着自身的努力,最终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所以,与其设置“学霸就餐区”引发不必要的舆情,不如努力去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包容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都能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健康、快乐、有竞争力的新一代。
当然我们更希望,家长和社会也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要过分追求成绩和排名,而是更关注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破对“成功”的单一定义,让社会层面的焦虑更少地投射到教育之上,让孩子有更多的道路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