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提到:“制高点”误为“至高点”,“电光石火”误为“电光火石”,“跻身”误为“挤身”,“花甲”误为“古稀”,“松弛感”误为“松驰感”,“曈曈”误为“瞳瞳”,“脑卒中”的“卒中”误读为“zúzhōng”,“过渡”误为“过度”,“侦察”误为“侦查”,“果腹”误为“裹腹”。(1月7日澎湃新闻)
《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的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并非生僻之词,更多的是常用词汇,日常生活中会多次运用。即便这样,不论是个人还是媒体,在使用这些词时依然出现差错,这着实令人惋惜。
针对语文差错进行“咬文嚼字”是非常必要的,这首先体现了对语言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一个字词的错用,或许会扭曲原本的典故意旨,一个错别字的现身,或许意味着本义被曲解。其次,这维护了字词的纯正性,有利于保障信息交流的顺畅和准确。一字之差或许会造成极大的偏差,引发严重后果,这绝非个例。
倡导“咬文嚼字”,倡导不放过语文差错,并非鼓动吹毛求疵,而是追求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要做到不出现语文差错,就得多多学习、多多思考,多留一份心思,对于拿不准的字词勤查词典、多做探究,让语文差错无所遁形。
企业丢东西员工担
算错了“责任账”
□李英锋
近日,北京某超市门店的一名理货员反映,其所在超市以近10年间丢失大量装货用的木制托盘为由,要求全体员工分摊损失。据了解,丢失托盘总价值上千万元,每个员工至少需要承担500多元费用,引发员工不满。(1月7日《法治日报》)
企业有企业的权利义务,劳动者有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二者既有一定联系,也有明显的区别。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有了利润,归属企业及其股东、出资人等,经营管理成本和损失也应由企业和股东、出资人承担。劳动者则需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接受合理的工作安排,并付出劳动,相应地,劳动者有获取劳动报酬以及相关保险待遇、福利待遇的权利。
超市近10年间丢失价值上千万的托盘,到底是超市管理不善的原因,还是一些员工的盗窃或重大过失造成的?对此,超市应在报警后根据调查结果合理划分责任。如排除员工的过错,超市就应自担损失。超市不问青红皂白,一股脑地把丢失托盘的损失平摊到员工身上,算错了“责任账”。
对于企业乱摊成本或损失的做法,劳动者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止于不满,而是应该联合起来,通过向企业抗议、求助工会、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或起诉、提起劳动仲裁等路径积极维权。劳动监察部门、工会、法院、仲裁机构等应依法依事实支持劳动者的维权诉求,为劳动者撑腰,并教育引导企业增强自律意识,守住权利义务边界,规范经营管理核算行为,杜绝向劳动者乱“摊派”。
学当父母难“速成”
教育需“慢功”
□黄思敏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近日,杭州市建兰中学新一期智慧父母研修班开营,不大的教室内坐满了近百名家长。来听课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每周三下班后匆匆赶来,只为学习如何“做父母”。在父母“速成班”上,指导老师通过情景演练、互动问答等方式,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亲子交流问题一一模拟、解答。(1月7日潮新闻)
随着孩子教育问题日益复杂化,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参加所谓的“速成班”来获取育儿技能和知识。然而,成为合格的父母无法“速成”。
教育是一个长期且动态的过程。养育子女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情感、价值观和社会技能。这些方面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观察、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而不是通过几次课堂就能实现的。
教育技巧固然重要,但亲子关系的基石是真挚的情感。当家长将重点都放在如何“技巧性”地应对孩子的各种行为时,可能会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显得生硬、刻意,孩子难以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即便家长掌握再多技巧,也难以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当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不足是促使“速成班”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力度,例如通过设立更多专业的咨询机构、举办讲座和工作坊等形式,为家长们提供持续的帮助和指导。
家长也应该意识到,教育是“慢功”,无法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路径也会各不相同。这意味着父母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以适应孩子不同阶段的需求。
本版诚挚欢迎读者来稿,来稿邮箱为:qzwbp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