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1月10日

深耕农学成就斐然 珍贵资料馈赠家乡

在丰泽区大坪山北麓的大坪社区内,有一座陵墓,环绕着几株茂盛的大榕树,宁静肃穆。墓地的碑文镌刻着至孝亲情,旁边的石碑记录着手足深情,立碑人均是汤文通,他是我国著名的农学家、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墓碑与石碑是他分别为过世的父母和兄长所立。

1900年,汤文通出生于泉州西街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亲在缅甸仰光经营米行,汤文通8岁时就随父出国。1909年,因为父亲生病,父子俩返回泉州,不久父亲病逝,汤文通便留在泉州读书。汤文通勤奋好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21岁时,他随哥哥赴菲律宾,在马尼拉华侨公学执教。两年后,汤文通辞职回国,回到泉州任教。工作后的汤文通依旧在求学路上孜孜不倦,进入高校的农学和农艺系继续学习。

1930年,汤文通回到了泉州,在黎明高级中学(黎明职业大学前身)任教。第二年春,泉州地方人士蔡鼎常、蔡光华等人在城南创办晦鸣中学(今泉州七中),聘请汤文通为首任校长。1935年,汤文通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农工大学研究所进修,但因身体欠佳,次年,他即返回祖国。从1940年开始,汤文通历任浙江省农业改进所简任技正、国立英士大学农学院教授、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艺系主任等职。1946年后历任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农艺系主任、台湾省农业试验所所长、台湾大学农艺系教授兼系主任等职,在农学专业领域深耕。

汤文通长期致力于水稻研究,其育成的水稻优良品种,陆续推广至长江中下游各省,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左右,对抗日战争期间供应军需民食有卓越贡献。他致力于作物品种改良,尤其是大豆改良的研究。1961年前后,育成“台大高雄1—7号”大豆,研究成果改变了以往认为大豆在台湾不能作为食用或油料作物栽培的观点。

汤文通从事高等农业教育和科学研究60余年,一生著作甚丰,先后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研究报告与论著达104篇,其中《作物育种之原理与实施》一书是其代表作,被欧洲育种学权威杂志《EUPHYICA》推荐为世界作物育种学名著之一,并认为是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代表作之一。汤文通年逾九旬时,仍热心于培育人才,关心海峡两岸农业科学事业的发展。

汤文通始终挂念着家乡和父母兄弟,1990年,他在父母、兄长的碑上镌刻哀思。1992年,他将自己编著的初级农业课本《作物学》1—4册、《作物栽培原理》《作物育种之原理与实施》等书,寄赠给泉州市图书馆,为家乡的农业教育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融媒体记者 林雪娟 通讯员 郭柯柯

--> 2025-01-10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17721.html 1 深耕农学成就斐然 珍贵资料馈赠家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