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春县紧扣乡村振兴发展脉络,稳步推进“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建设,通过运营前置、资产盘活、多元文化融合、宜居宜业环境创建等,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力量,一幅幅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乡村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运营前置 资产盘活
让乡村“富”起来
在桃城镇花石社区,这里既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还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研学资源。2023年以来,花石社区围绕“创新经营机制、创新治理机制”,积极投身“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创建工作,实施了泉州市党内政治生活体验馆提升、滨水步道提升、草埔堂丹里咖啡屋、党建文化长廊、洋中田道劳动教育基地等多个项目,精心打造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研学课堂。
“我们的旅游研学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能够带动全镇特色文化经济全面发展。”桃城镇二级主任科员陈庆先介绍,该镇围绕一县一溪一特色项目,精耕乡村旅游研学领域,为当地增加了不少村财收入。
据了解,2023年永春县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是福建省唯一一个试点县。在财政部、福建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该县以桃城镇、五里街镇为试点核心,规划实施了四大类22个“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
“探索以政府为引领、村民主体、国企入股、社会企业参与的联建共富机制,永春县变财政项目资金输血为撬动社会资源造血,成功吸引3.22亿元社会资本涌入试点项目。”永春县财政局副局长刘兴宝介绍,为了确保“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推进,该县树立运营前置思维,以运营思维引领项目开发建设全过程。
通过系统谋划、精心设计,将乡村振兴设施资源进行有效盘活,永春县投入3200万元提升余光中文学馆、国家湿地公园馆,同时配套建设旅客驿站、民宿等,打造红色研学示范带;发挥省旅发集团龙头企业作用,镇村以资产资源入股,交由省旅发集团运营,预计年可增加镇村收入120万元;盘活花石社区古厝30多座,业态租金按五五分成,全社区70%的群众在古厝、稻田的流转中获益;引导埔头村、高垅村等5个村联合成立和美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建设五里街镇共富产业园,带动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多元融合 特色赋能
让乡村“旺”起来
走进五里街镇大羽村,浓郁的白鹤拳武术村落的气息扑面而来。村庄干净整洁,道路畅通,生动活泼的白鹤拳文化元素随处可见。在“功夫仙鹤”沉浸式体验中心里,慕名前来的游客正兴致勃勃地比画着白鹤拳的一招一式,尽情感受白鹤拳文化的独特魅力。
自2023年以来,大羽村牢牢抓住创建“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这个难得契机,精心打造了白鹤拳史馆、“功夫仙鹤”沉浸式体验中心等多个项目。巧妙地植入武侠主题元素,合理布局文创、美食、民宿等特色业态,提升交通出行环境,全面塑造大羽武术村落新形象,使得大羽村文旅产业发展后劲十足。“这些业态建成之后,我们就可以方便游客在大羽村吃住游乐购,更好地体验白鹤拳文化,同时也能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大羽村党支部书记郑志鑫介绍。
以“永春有点功夫”为引,串联魁星文化、非遗文化、特色农业产业,永春创造性地在五里古街举办状元巡游、白鹤拳文化节、白鹤拳大赛、“文化圩日”等活动。春节、元宵节“两节”期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五一”期间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总引流量超100万人次。做优做精“大羽练拳—古街探秘—埔头农耕—高垅游娱”乡村振兴及乡村旅游研学示范线,截至目前,已承接县内研学团队56团次、30万多人次;服务县外研学团队32团次、1万多人次。
“在开发五好两宜和美乡村研学课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打造差异化群体研学课程。预计红色研学示范带提升之后,每年可吸引5万人次学生参加研学课,每年可增加5000人次以上的游客来这里旅游。”永春县全域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尤金凤说。
生态提升 乡村智汇
让乡村“美”起来
古建筑自带风情,精致小公园点缀其间,新业态商业入驻,非遗文化添彩。白天穿街走巷,可以在五里古街找寻海丝文化印迹,真切感受当地人的淳朴生活;夜晚,漫步五里古街,华灯璀璨、流光溢彩,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瞬间将人拉入曾经繁华的商贸时空。近年来,永春投入整治提升项目资金1亿多元,将五里古街打造为“一街、三巷、九园、多点”的商贸古街,整体景观大提升。
不止于五里古街,在推进和美乡村的建设中,永春多个行政村也相继迎来新变化:投入2800万元,创造宜居乡村环境,建设水美乡村及水系连通工程花石片、南星片2段流域约18公里,建设滨水漫道提升1.7公里,通村公路“白改黑”2.3公里,村道路灯安装1200盏。投资700万元,提升大羽整村道路改造工程,投资550万元实施大羽村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投资350万元对通羽路入口段进行全面提升。
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和美的落脚点不止“宜居”还要“宜业”。为此,在人才引进方面,永春创建花石社区人才驿站,引进高层次人才15名,引进青年红色筑梦双创基地、福农驿站等业态,与福建农林大学、东华大学等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常年为乡创人才提供各类综合性服务。
在就业创业方面,引进社会资本注入上沙岭花果高端柑橘产业园区项目,助力1350亩园区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在埔头、高垅、吾东村实施泰丰循环农业、蜜蜂智慧科创园、仿野生金线莲产业化等项目,发展“文化+旅游+农业”现代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五里街镇乡村振兴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中心项目打造全县首家“孵化服务+创新创业培训+产业实训+政策扶持+区域供应链服务平台”五位一体孵化创新模式,为乡村创新创业奠定坚实基础。(章阿玲 颜彩虹 苏榆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