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阅读和写作都是探秘之旅。第一本诗集《最是凝香处》出版后,对以往写作的习惯思维进行反思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只有通过阅读经典,对写作的目的重新定位,把发生在身边的人与事与境况作一番细密的爬梳,将所感所思如食草动物的反刍,吐出锤炼后带有更深层次发露的真情之语,写出来的作品才能感动自己并推及于人,才能经得起时间和读者的考验
这本《花开的瞬间》,收录了我近5年创作的213首诗作和18幅画作,分为6辑。
第一辑“等待初放的喜悦”,借草木来书写四季。我尤喜在黄昏一个人带着小狗在湖边散步,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步入色彩递变的光环里,借以体验《瓦尔登湖》充满宁静的文字描述,完成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所处的特殊环境下给予人的一种思考,寻找更恰如其分的词汇记录当下的思想和情感。梭罗写道:“我也没有像鸟禽一般地歌唱,我只静静地微笑,笑我自己幸福无涯。”这句话对我的启示,便是在一定环境里学会由眼及心的一种意会,去撞击扬起纯净而洁白的浪花,让文字在阳光和蓝天下熠熠闪光。
亲情是每个人活在世上赖以被人惦念和爱的一种存在。在我的诗集里,这是一个反复被我用来创作的主题之一。常让我为之落泪的就数父亲与母亲了。父亲已然离我远去,但父女相处的那些点滴往事,就仿佛是一口清澈且永不干涸的老井,让我的诗笔常不经意地浸润其中,流淌出真诚而深情的诗行。一切情语皆是景语,描述那些萦怀不忘的往事,虽是抒情的需要,却也是心之所牵使然。
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永远是诗人或作家所自然而然率先采用的第一手素材。第二辑“春光向着树梢”里的诗作正是如此。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永远不会变,我将对母亲的感恩化为文字,并非仅仅是不为忘却的记录,也是在如何写“亲情”这一题材上进行探索,努力超越以往的文字。集子里写洪家父亲离世,写小狗进入老年被疾病困扰,面对生命的无常,而我爱莫能助,这些痛苦我只能承受着,或付诸诗言。
用童心去发现,用智慧去维护,葆有有趣的灵魂,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一些有意义的事。第三辑“洒落心海的月光”,我以不同的角色自由潜入,一路跋涉追寻,接受自己的强与弱,用觉知去播种心田,不泯童真,追求质朴,日省自己。
第四辑“山翠湿人衣”,正是如何把音乐、书画有机地融入大自然的一种尝试。在学习中体验生活的本质,将体验转换成创作的模式,正是我在这一辑里所进行的努力。在研习南音古琴的多次集训里,在完成的每一幅画幅中,人与音乐琴艺、山川风物的相濡以沫里,灵性,这一来无影去无踪的形容一个人或文艺作品的代言词,并不是你想捕抓就能获取的,而是在你完成相当语汇的积累后,用心去聆听一切物像作用于你而产生的感悟,在一瞬间迸发出来成为你的情感专属引向创作,赋予作品以生命的形式与你相伴。后面“在最好的季节为你写诗”“浪花履过心痕”这两辑里皆可作如是观。
总之,《花开的瞬间》在体验写诗的辛劳而快乐之余,感触最多的应该是生活中带给我的激情。激情是诗语的温床,让你的创作脚步不会半途而止。另外还有两个感悟,即真情的培养和学习的重要性,真情让诗语温婉厚重,学习则使诗语变得空灵而趋向恒远。愿我的这一本诗集与诸君共勉。
作者名片
杨娅娜,笔名芷菡,晋江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金融美术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诗集《最是凝香处》,获中国金融文学奖。学习非遗音乐南音、古琴,并从事书画、摄影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