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2月07日

以文化“留客” 用真诚“宠客”

□温文清

南音、木偶戏、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五祖拳、拍胸舞……在首个非遗春节,泉州在古城多地同时推出非遗游园会,带领海内外游客穿越宋元盛世,在各个角落探寻非遗魅力,沉浸式感受宋元繁华。从网红到长红,从世遗到非遗,这个春节,泉州再次精准地把握住了时代脉搏,也将城市的文化自信推上了新的台阶。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春节成为首个“非遗版”春节。美团旅行数据显示,2025年元旦以后,“春节旅游”整体搜索量同比上涨超3倍,“非遗体验”搜索量同比增长168%,游客对于“追着非遗过大年”热情高涨。为此,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也推动全国策划开展近7000项非遗传承实践和传播展示活动,吸引游客春节假期走近非遗、感受非遗。

面对超长假期和新一轮的宠客大战,泉州再次以过硬的非遗文化底气和城市服务实力,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011.59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超百亿元,入选“马蜂窝”公布的《2025热度涨幅最快的年味儿小城》榜单第一名。

非遗中国年,比拼的是城市的文化底气。泉州拥有36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8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3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4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是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类别非遗名录(名册)的城市。近年来,泉州非遗频频“出圈”,特别是在今年央视首播的《2025年非遗晚会》中,永春纸织画、灯彩、蟳埔女民俗、童谣、木偶戏等泉州五大非遗闪耀荧屏,向世界展示了泉州世遗文化、闽南文化和海丝文化的独特魅力。

春节期间,泉州更以非遗时尚秀为载体,搭建起了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为千年古城再添古典与新潮的时尚之美、传承与创新的凝练之美,获得了众多海外观众的纷纷点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非遗是泉州走向世界的通用语言,也是全球朋友体验“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的不二选择。

非遗中国年,比拼的是城市的服务能力。为迎接全国各地游客,全市上下全域联动,文旅系统提前谋划,精心策划推出300多项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一道道精美的文旅大餐,让天南海北的人们解锁更多的文旅新体验。不仅如此,放眼节日期间,每一个岗位、每一位泉州人都成为这场春天之约的主人,他们拿出了这座城市最真诚的温情,拥抱来自全球各地的客人——带着城市温度的司机,充满家之气息的酒店,满溢人间烟火的美食,以及连续21个春节坚守岗位的高速警察,大年初一携手坚守公交岗位的父子……这些凡人小事,共同汇成了一幅“非遗中国年,就在泉州过”的温馨画卷。

作为市委机关报,本社也全程全媒体响应,以大量视频、图文等多种形式推介非遗泉州,各路记者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奔赴一线,将非遗泉州的点点滴滴第一时间分享给全球读者。《人民日报》副刊“我们的春节”专题也以突出的版位推介了泉州和国内其他几个城市的春节民俗,再次彰显了泉州非遗春节的独特文化魅力。

以独特的文化“留客”,用真诚的服务“宠客”。接下来,泉州还有全球瞩目的传统元宵节活动。许多远道而来的客人也从预计驻泉五天,延长到了十五天,市区不少酒店续订超3天房间的占比达到70%以上。在非遗春节这场宠客大战中,文化自信成为泉州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真诚服务营造泉州最暖心的旅游环境。从网红到长红,从世遗到非遗,泉州就像一杯越品越厚重的铁观音,令无数远方的客人回味无穷,并且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下来。

都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有文化自信的城市,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未来,我们更要立足城市禀赋,坚持走自己的路,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以文化繁荣,高质量推进城市繁荣,让更多的南腔北调在古城泉州随处可闻。

--> 2025-02-07 □温文清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0764.html 1 以文化“留客” 用真诚“宠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