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是“立春”节气。这意味着冬的结束,也是春的起始。立春后,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生机。此时采取正确的养生方式,对一整年的健康都很重要。
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人体内的阳气亦随着春天而向上向外升发。人的起居、饮食、运动、补养等各方面都必须顺应春阳升发这一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天是肝旺之时。老中医林禾禧说,肝喜疏泄条达,所以春季应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力戒暴怒,更忌性情忧郁。不妨利用闲暇时间踏青,游山玩水,放松情绪,使气血调畅,精神旺盛。
现代医学认为,天气由寒转暧,各种致病的细菌、病菌随之进入活跃期,流感、流脑、麻疹、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特别是立春之后,冬春交替,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气温偏于寒冷,应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
春季更要加强锻炼。适当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自然相适应。还要注意口鼻保健,经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患病风险。
林禾禧提醒,春季在饮食上宜“省酸增甘”。就是饮食应少吃酸,多吃甜味食物。辛甘发散之物有利于护阳,如韭菜、枣、花生、春笋、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B的新鲜果蔬。牛奶、蛋类、鱼类、虾、鸡肉、鸭肉、牛肉、鹌鹑肉、甲鱼等优质蛋白质,可补充热量,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而大热大辛、油腻煎炸等动肝火之物不宜多食,如狗肉、雀肉、烈性酒等。慢性肝病患者应利用春季肝脏功能比较旺盛的特点,抓住时机积极治疗,可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