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我家乡的年是什么味道?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带着一抹红曲香气的。在安溪龙涓,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红曲酒是必不可少的待客佳酿。寒冷冬日,炖上一壶红曲酒,馥郁香气瞬间弥漫堂前屋后,勾得人馋虫直冒。只要轻轻抿上一口,酒香裹挟着丝丝暖意,就会顺着喉咙滑入心田,让人身心都觉得畅快。
我的阿公是一位资深的酿酒师。每年,哪怕正月还未过完,只要立春时节一到,他就要开始酿酒了。毕竟用来酿酒的米粒需要先用山泉水浸泡一段时间,若不尽快准备,容易错过酿酒的最佳时机。
待米被浸泡好,阿公把它们捞出来,还要用清水再冲洗一遍,再将米平铺到蒸笼里蒸。米饭蒸熟后放凉,阿公便往里头撒一些“曲青”和“曲母”,搅拌均匀后倒进大缸里,才放到酒窖里慢慢发酵。小时候的我天真地以为阿公有神奇的魔法,因为他总能把普通的米粒变成红宝石般的红曲。长大后听了阿公的讲解,我才知那不是魔法,是祖辈们传下来的宝贵酿酒经验,是需要后辈们好好守护和传承的技艺。
每次都要经过长时间的等待,红曲才会完成发酵。阿公凭借多年的经验掐算好时间,便喊上我一起去酒窖。此时一打开门,一股发酵后的酸味便扑鼻而来,仔细一嗅,能从中捕捉到一丝淡淡的酒香。每当我还沉浸在独特的气味中,阿公已经拿起一把大铲子,用力在大缸中来回搅拌。他的手臂有节奏地摆动着,直到沉在缸底的酒曲被翻到上层,原本鲜红的酒曲渐渐变得暗沉,阿公才会放下铲子。这个搅拌的步骤并不轻松,看着阿公忙得大汗淋漓,我几次尝试帮忙,可最后都因手臂力气不够而放弃。不过,搅拌这一步骤完成后,酿酒的工序还远未结束。阿公在离开酒窖前,还得往缸中放入一个竹篮,用它将酒与酒曲隔开,最后再给缸封盖,让酒继续酿制。
一缸红曲酒的诞生,往往要历经春夏秋三个季节。正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我逐渐明白了阿公口中酿红曲酒的艰辛与不易。每当冬季来临,看到缸里的红曲终于变成色泽诱人的“红酒”时,我心中都会充满敬畏和感动。
正月里与亲朋好友围炉聚餐,阿公一定不忘把酿好的红曲酒摆上桌。他常说过春节喝一杯红曲酒,寓意着新一年的日子能过得红红火火又幸福安康。
如今,我早已长大成人,可每年春节回老家,依旧会和阿公一起走进酒窖,看他熟练地翻动酒曲,听他讲述那些关于酿酒的故事。岁月在阿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他对酿酒的热爱从未改变。而我,也从当初那个在一旁好奇张望的孩童,成长为可以给阿公搭把手的大人。往后的每一年,我希望能继续与阿公一同守着这一缸缸红曲酒,把带着红曲香的年味延续下去,让日子像红曲酒一般,年年都有暖人心扉的醇厚滋味。
(作者系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2023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