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建载体——一手“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土地,一手“筑巢引凤”发力工业上楼。去年,泉州在推进盘活低效用地4.2万亩、处置批而未供用地和闲置土地2.8万亩的基础上,深化“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2135万平方米、千亩以上园区43个。1100家企业拎包入住、顺利投产,已纳统360家,创造产值近千亿元。“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泉州生态圈经验在更大范围推广,2024年全国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交流会开进泉州,鲤城高新区、晋江经开区等4个园区共6个案例入选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之首。
铸链条——大手笔拉开“南高新、北石化、环湾崛起、县域做强”产业空间格局,泉州新质生产力布局一目了然。扎根“一湾两翼”,三大指挥部强有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石油化工等重点产业建链延链补链;深耕县域经济,全市创造性梳理50条县域重点产业链,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县域标识产业。随着“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去年,泉州九大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中,八大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此间,以纺织鞋服为核心,融合石油化纤、体育器械、皮革制鞋、体育服务等众多行业领域的现代体育产品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3家品牌龙头企业联合发起,集结万家企业成立时尚产业联盟,竞逐“国际时尚之都”。
提存量——以去年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泉州扎实开展“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晋江华宇织造平均每年技改投入近1亿元,不断生成“绚丽”新产品;美可纸业引进全伺服高速自动化生产线,每分钟可生产800片纸尿裤;凤竹纺织科技增资扩产项目通过引进先进设备、采用节水节能环保新工艺,综合能耗降低20%以上……越来越多企业从“智改数转网联”新技改中尝到甜头。去年,全市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8.0%,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达98.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达27.2%。
拓增量——用好用足泉籍侨胞和异地泉商的独特资源,泉州将资源项目引聚而来、让“国潮优品”出海而去。全员全面参与“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举办500强企业、新质生产力等专场招商活动,新签约正式合同1649个、总投资1.04万亿元。泉侨泉商响应“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截至去年12月初,全市统战系统共对接283个项目,其中已签约267个,签约额1700多亿元。一个个项目掷地有声,“项目创优年”里共2992个项目新开竣工、投资总额14793亿元,均刷新纪录;进出口总额达2715亿元,规模创2001年“入世”以来历史新高。
优环境——坚定不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泉州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专项行动,以更大力度擦亮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等“金字招牌”,健全“法治护企、政策找企、泉心泉意帮企、万名干部进万企”等服务矩阵,用好重点工作定期调度机制,不遗余力把关心关怀送到“自己人”心坎上。“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并进入推广阶段;“泉服务”平台上线各类便民利企服务事项996项;出台四批47条“泉心泉意”便民利企举措;全市开展物业管理提升“大会战”,办好小区管理十件实事……去年全市直达兑现各类惠企资金40多亿元。
三产拼出新气色 旅游总人数首破亿人次大关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全市2000多家餐饮企业不打烊,“一县一桌菜”订单爆满;提线木偶天天加场、场场爆满,7天演出94场、收入203万元。春节假期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增加23.6%,游客总花费超100亿元,增加25.9%……回望去年全年,全市旅游总人数10109.75万人次,取得首次突破亿人次大关、游客旅游总花费1211.40亿元、增长20.8%的里程碑成绩。
“世遗之城”出圈出彩,文旅火爆“长红”,强劲赋能泉州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去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42.0%。
热气腾腾的数字背后,是泉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的勇敢探索。
应势而谋,激活业态。去年10月,泉州市举行高端酒店专场招商会,现场共签约16个酒店项目,总投资93.5亿元。签约现场,万豪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酒店业务发展总监邓友超对投资泉州十分看好:“泉州的旅游市场已经带来了超35%的逆势增长数据,这使我们对泉州的酒店市场信心十足。”他透露,万豪集团希望在泉州开10家五星级酒店、10家四星级酒店。据悉,针对酒店不足等文旅短板,去年以来,泉州迅速启动实施“百家酒店建设计划”,新增营业酒店超38家、床位8000张以上,预计今年可新增营业酒店39家,近三年将建成酒店100多家、床位2万多张。
聚势焕新,释放需求。在焕新政策的有力拉动下,全市居民消费同步全面回暖。数据显示,去年,全市限上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9%,智能手机增长25.1%,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43.4%,日用品类增长20.5%,全市限额以上批零单位网络零售额增长17.4%……一系列需求增长,推动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598.45亿元,比上年增长5.2%。
人气商气不断汇聚的背后,是泉州以城市建设“高品质”托举三产发展高质量的真招实策。
去年,泉州持续深入实施“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从宜居宜业、生态人文、交通通达、安全韧性、智慧管理、村镇建设、样板特色等7个方面实施2370个城建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4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城市承载力和首位度明显提升。
——提质,古城新城融合发展。古城提质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的发展理念,完善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恢复地上建筑风貌,总体提升古城环境品质,推动泉州成为“十大旅游向往之城”。新城集聚,打造东海核心区。去年,中央商务区成型成势,已投用总部大楼18栋,年税收超亿元楼宇4栋,入驻企业1500多家,海丝金融中心顺利封顶。中央活力区形象初显,实行安商房、市政基础设施、教育等配套、绿化生态、业态招商“五优先”,金崎片区基本完成征迁。
——提质,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泉州统筹交通线、水线、绿线、地下管线等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实施“聚城畅通”专项行动,纵深推进“绿满泉城”“夜景照明提升”“水系联排联调”“电力设施补短板”等三年行动。去年,备受关注的金屿大桥、百崎大桥、国道324改线南安段加快建设,中环城路贯通工程全面动建。今年,泉州还将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00个以上,各县(市、区)至少打造1个城市更新示范项目。
——提质,重塑空间激活业态。去年,泉州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13个、惠及1.1万户。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不仅释放出社区商业潜力,就连城市街角的口袋公园都成了“微文旅”的新场景。随着“一县一街”特色街区的深入实施,泉州正持续盘活老旧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等具有本地特色的老城风貌核心地区,深入重塑街区风貌、改善人居环境、繁荣文旅商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