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喜年兜,大人乱糟糟”,奶奶这句话如同一串清脆的银铃,轻轻摇曳在岁月的长河里,唤醒了我对儿时“年兜”的无限向往与怀念。
儿时的“年兜”总是充满着幸福与期待。每当尾牙过后,“年兜”的脚步就到了,大人们都尽最大的努力忙碌着,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打扫卫生、准备年货……每一项都做得很认真。记忆里,母亲和奶奶在厨房里,锅碗瓢盆交响曲此起彼伏,她俩的身影在烟雾缭绕中若隐若现,而我们却无忧无虑地奔跑在乡间的小路上,笑声洒满每一个角落。
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奶奶和母亲总能像魔术般地变出一盘盘黑的、绿的年糕、闽南五香卷、水饺……馋得我直流口水,像只小馋猫,围着她们打转,眼巴巴地盯着灶台上的美食,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那份属于新年的味道。每当这时,奶奶就笑眯眯地看着我说:“小孩喜年兜,就等着吃好吃的呢!”于是,我便更大胆地出没在厨房里,吃吃桌上的炸枣,捻起刚蒸出来的五香卷放在嘴里,烫得哇哇叫。
贴春联,是儿时我和弟弟妹妹最喜爱的活儿。当父亲叫我们撕旧联时,我便会和弟弟妹妹们争先恐后地抢着撕下褪了色的旧联,将它们往上抛,或拉着它们在风中跑,那一条条旧联像淡红色的彩带在空中飞扬,我们追啊跑啊笑啊,可快活了,笑盈盈的脸蛋上像染了胭脂,红通通的,身子也热乎乎的,一点儿也不觉得冷。而父亲和叔叔却拿着梯子,两人合作用米糊酱将崭新的春联一幅幅小心翼翼地贴上去。玩累的我们会在一边帮着涂米糊酱,调整方向,那红艳艳的春联让“年兜”味更浓烈了。
随着远方亲人的回归,除夕夜家里更热闹了。华灯初上,在远远近近的鞭炮声中,年夜饭开席了。大人和孩子们分坐两个方桌,这时,母亲和奶奶会在厨房里,一个烧火,一个负责掌勺……一盘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便纷纷摆上桌来,奶奶做的红烧肉特别好吃,一块块红红的肉配上少许洋葱青椒,色泽鲜亮,肉片肥而不腻,是全家人的最爱。尤其是平时少有肉吃的我们,一大盘红烧肉端上来便被一扫而光,至今想起来还唇齿留香、垂涎欲滴。
饭后,我们最期待的便是放烟花和收红包。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五彩斑斓,照亮了我们的笑脸。而收到长辈们递来的红包,更是让我们欢呼雀跃,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甜蜜与幸福。
快乐的日子总是特别快,一眨眼就是闹元宵的时候了。奶奶在桌上摆满元宵圆材料,我们学着奶奶的样子将圆子搓搓,按按,全家一起做上元丸,再下锅煮,然后一人一碗,圆圆的甜甜的上元丸,你一口,我一口,大家喜滋滋地告别了这光彩辉煌的“年兜”,迎接美好的明天……
时光流逝,忆往昔,儿时,过“年兜”是充满欢乐与期待的节日。新衣服、贴春联、压岁钱、吃汤圆……这些元素构成了我们心中最绚烂的春节画卷。而大人们,为了这个节日忙得团团转,但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或许,这就是奶奶所说的“小孩喜年兜,大人乱糟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