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2月13日

舌尖上的年味

□庄建安

(CFP 图)

腊月廿三刚过,刺桐城里炊烟袅袅。老宅院的天井中,红砖灶台吞吐着龙眼木的清香,蒸笼里溢出的水汽在红瓦檐下织就轻纱,这是泉州人最庄重的迎春仪式——以人间烟火,叩启神明门扉。

泉州人素以食为天,而年节里的饕餮盛宴更是一曲三重奏:先敬神明,再飨先祖,最后才是人间团圆。那些浸透岁月智慧的美食,每一道都是与天地对话的符码。檀香缭绕的八仙桌上,甜粿如满月高悬,菜头粿凝着霜华,碗糕裂开的笑纹预示吉兆。最耐人寻味的是那碗生米,粒粒分明地盛着“有余”的期许,与插着春枝的冬瓜糖芋仔遥相呼应,俨然一幅用食物绘就的《清供图》。

祭坛撤下的供品,经巧手点化便成家宴珍馐。发硬的甜粿碗糕在油锅里涅槃重生,金黄的蛋液裹住岁月沧桑;吊篮里的炸物遇热回春,化作糖醋排骨的琥珀外衣。最妙是那红烧汁,将祭祀的庄重与市井的烟火熬成浓稠的乡愁,年复一年浸润着花鱼的鳞甲。

待到除夕守岁时,“嫩饼”便在青瓷盘里徐徐舒展。薄如蝉翼的饼皮裹着八荒时蔬:荷兰豆、胡萝卜、白玉豆芽等,恰似将整个春天卷作筒。这源自唐朝春盘的食俗,在宋元商港里沾染了异域辛香,又经明清文脉点化,终成泉州人舌尖上的《岁时记》。执卷咬春的刹那,千年前杜工部“春日春盘细生菜”的吟咏,竟在唇齿间鲜活起来。

而今,站在钢化玻璃幕墙后俯瞰这座光明之城,霓虹里依然有灶火跃动,那些曾让神明垂首、令游子断肠的老味道,正随着老宅院的炊烟渐次升腾,守住味蕾上的乡愁,便如同在基因里镌刻下永不褪色的刺桐红。

--> 2025-02-13 □庄建安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1564.html 1 舌尖上的年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