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2月13日

此心安处是吾乡

□曲燕(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校长,泉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监事)

多年前,我第一次在泉州过年。街头巷尾满是热闹的景象,人群熙熙攘攘,大家脸上洋溢着对生活的热忱与期待。如此众多的人在同一时刻,共同为了新年而忙碌,让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

随着在泉州居住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闽南的年并非只在除夕和初一。从腊月十六开始,宴请宾客的尾牙席就随处可见;到了正月,各类欢庆活动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热烈的气息,常常让异乡人产生一种错觉:闽南的年真长啊!怎么过也过不完,似有生生不息之意。

每一次在泉州过年,我常常热衷于辗转各处,体验这些独特的年俗。当然,每每去朋友家里,各式各样的闽南过年点心也是令人大快朵颐:蒜蓉枝、桔红糕、寸枣……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年。在南阳老家,大年三十一定是全家人一起包饺子,妈妈会把几个硬币包在水饺里,谁吃到内藏玄机的“钱饺”,谁就是这一年的幸运儿。当然,大人们总会故意把这些特殊的饺子盛到孩子碗里,所以,每个家庭的幸运儿每年都是小孩子。饺子作为北方过年餐桌上的重头戏,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彩头,又因为白面包好的饺子像元宝,还带着份财源滚滚的象征。

无论南北方的年,都有一个共识:过了元宵,年才算过完。小时候,元宵节一早,妈妈会从田里拔一棵正在生长的麦苗或者蒜苗,用红线系在孩子的衣扣上,有长命百岁、幸运万年之意。至于南方汤圆北方元宵的区别,每年都会引来一波讨论。而包括我家乡在内的很大一部分北方地区,元宵作为年的延续,依然保留着吃水饺的习惯。

我常常在泉州外向和热烈的年味里,念着家的味道。就像导演贾樟柯说的,“离开故乡的人才能获得故乡”。北方的年里简单、质朴,保留着对土地的传统敬畏;南方的年里张扬、包容、丰富又笃定。

在这一个新年里,我仍然沉醉于烟火泉州的年味,也煮了一盘喷香的河南水饺,用热情拥抱了泉州的年,用味蕾留住了故乡的爱。这一刻,心安处便是故乡。

--> 2025-02-13 □曲燕(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校长,泉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监事)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1565.html 1 此心安处是吾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