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原创歌舞木偶剧《大海铭记》全新亮相、“五个一工程”奖作品高甲戏《围头新娘》轻装上演、提线木偶戏《古艺新姿活傀儡》连演六场……元宵佳节,我市文艺院团惠民演出好戏连台,以最优秀的戏剧精品欢度佳节,展示“戏窝子”独特的魅力。
□融媒体记者 陈智勇
歌舞木偶剧《大海铭记》全新亮相
昨晚,由泉州市闽南歌舞传承中心、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共同创排的首部原创歌舞木偶剧《大海铭记》在泉州歌舞剧院全新亮相,该作品去年参加第九届福建艺术节,参与第6届全省音乐舞蹈杂技曲艺优秀剧(节)目展演角逐荣获最高奖,此次演出进一步增加了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分量,将泉州提线木偶戏经典折子戏《闹元宵》融入剧目中,十分应景。同时还将提线木偶戏《四将开台》前置,优化剧情发展节奏。
“你是那样的美丽,刺桐花相依相偎,一诺千金大海铭记,这是刺桐的信义。”《大海铭记》讲述了忠臣之子林旭带着父亲“十年之诺”的嘱托,历尽艰险,让“锦升班”终于从刺桐港扬帆万里海丝路,到达亚历山大港完成了“十年之诺”的演出,演绎了一场“刺桐嘉礼戏”的海丝传奇。该剧结合闽南童谣、傀儡调、南音等闽南戏剧形式,形象地描述了宋元时期东西方文明在海上丝绸之路两大重要港口——刺桐港和亚历山大港之间文明互鉴、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繁荣景象。
高甲戏《围头新娘》轻装上演
昨晚,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高甲戏《围头新娘》在泉州高甲剧院精彩上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娟娟携手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青年演员陈情瑜、叶建国等献演,为现场观众展示高超的高甲戏艺术。此次演出在舞美等方面作了“瘦身”,轻装上阵探索今后常态化演出之路。
高甲戏《围头新娘》以围头从“炮战第一村”发展成“两岸通婚第一村”,实现两岸通邮、通商、通航,再到海峡两岸跨海通婚为背景,描述了两家三代人几十年间的悲欢离合,串起一个两岸人民“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携手共建家园的“闽台缘”传奇故事,勾勒出坚韧而勇敢,善良而宽容,率真意气、爱拼敢赢的群像品性。
《古艺新姿活傀儡》连演六场
昨日,泉州提线木偶戏《古艺新姿活傀儡》在泉州木偶剧院连演六场,场场爆满,精彩的演出赢得现场观众的好评与喝彩。
《古艺新姿活傀儡》是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文艺惠民公益性演出的主打作品,极具艺术性、观赏性、愉悦性,其中有京韵与泉州提线木偶戏独有傀儡调音乐跨界融合的《贵妃醉酒》;有表现小沙弥路上遭遇狂风暴雨时活泼逗趣、诙谐生动的《小沙弥下山》;有展现专司驱妖斩魔、大义凛然的神话英雄的《钟馗醉酒》;有会弹吉他、跳舞、骑车,妙趣横生的《猴趣》;有表现元宵佳节泉州大放花灯,拍胸舞、跳鼓、舞狮,歌舞并重,声情并茂,再现踩街民俗活动的《闹元宵》;还有《青春梦》《若兰行》《歇店》《岳母刺字》等新老轮换节目,均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折子戏。
元宵节前夕,梨园戏推出2025元宵演出季,此次元宵演出季的一大亮点是推出了梨园戏《陈三五娘》系列演出,于正月十二至正月十四晚,先后推出了梨园戏平行时空《陈三五娘》、梨园戏《陈三五娘》精粹读剧和梨园戏小梨园流派传统剧目《陈三五娘》,让新老戏迷从不同视角感受经典的不朽与魅力。同时,泉州南音等也有多场专场演出,备受观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