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为羽,大地为重,日月为眸,余光是星……”寒假的一天傍晚,我在武荣街边的一条古巷中漫步。突然,一阵琵琶声,从远处悠悠传来。
动听的曲声,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循声而去,越靠近,琵琶声听得越清晰。再走近一些,眼前出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只见一支南音演奏队正坐在里头弹奏乐器,萧笙笛管、琵琶三弦的声音悠扬,还有一位演唱者站在中央,手持拍板,咿咿呀呀地吟唱着。此时柳湖波光粼粼,将亭子映照得如梦如幻,亭子外聚集了不少观众,有的闭着眼睛,听得投入,有的人则用手指跟着曲子轻打节拍。
后来的观众不忍心打破这美好的气氛,有些人默默坐在远处的石凳听曲,有的人去附近的店铺借来椅子,只为能凑近一些,看清亭子里的表演。渐渐的,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当中有本地居民,也有不少来旅游的外地人。听着耳边不同口音的交谈声,我脑海里不禁想起了“天风来自四面八方”这句话。
“九天祈风,向东飞行,呼唤朱雀鸾鸟,经山海千万里……”突然,琵琶声变得急促起来,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演唱者手中的拍板节奏也骤然加快,我好似透过这段旋律,看到了群鸟齐飞的场景,手还不自觉地抬起挥动几下,想要触碰那些“鸟儿”。
“百鸟归巢,携四海再聚……”身边两个小朋友像小黄鹂一样,轻声跟着演唱者一起哼唱。身旁的老奶奶听了,笑着说:“咱本地的囝仔唱得真好,看来这南音传承不愁啦。” 大家一听这话,纷纷点头,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曲终人散,我恋恋不舍地起身,一边回味着刚才的曲子,一边慢慢地往家的方向走去。一路上,悠扬的南音曲调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荡,久久不散。
这次偶遇,让我太惊喜了,本是寻常的散步,却让我意外欣赏了一场南音表演,它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大门。南音,这颗闽南文化的璀璨明珠,是本地人和游子们听不厌的乡音,也是外地访客们认识泉州的一个“窗口”,它一直在岁月长河中闪耀着光芒,历经数代人传承至今,依旧会引得无数人为它的美而倾倒。我期待着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再坐在那古亭外,静静听一曲南音,尽情感受这一古老乐种的独特魅力。
(作者系南安一中初一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