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2月19日

电虾人

□邱建岩

我老家位于闽南沿海,那里多数乡亲以海为生。过去除了养紫菜、采海蛎,不少人还以“讨小海”的方式,抓海鲜来贴补家用。当中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方式叫做“电虾”,做这事的人也被称为“电虾人”。

以前电虾人出海,没啥讲究,通常是身穿旧衫旧裤,脚上套一双拖鞋或破鞋就出门了,一些人嫌麻烦便直接打赤脚。讲究的人,顶多再带一条毛巾,围在脖子上用来擦汗,或是盖在头顶遮日头。后来,电虾人的下海行头才渐渐变多,不仅穿上了胶质水鞋和一体式防水服,男的会头戴太阳帽,女的则裹着红头巾。不变的是他们用的工具,除了一个挂在胸前的小竹篓以及一个拴在腰上的小网兜,还有一台能背起来的“电虾机”,加上两根可以手持的竹竿。

抓虾时,电虾人会先在竹竿外套一层铁圈,再让铁圈连接电虾机。之后竹竿放进水里或是插入沙土中,虾碰到铁圈被电流刺激,立马跳起来,电虾人随即拿小网兜一捞,定能把虾收入囊中。因为电流调得并不强,就算小只的虾撞到“枪口”,也不会死伤,装进竹篓里依旧活蹦乱跳。

以前常听家里的长辈感叹说,电虾挣的是小钱,但作业一点都不轻松。电虾时一不小心踩进淤泥,越挣扎越难脱身,动弹不得时想要脱险,需要费不少劲。往往好不容易把脚“拔”出来,拖鞋早已埋在泥里,不见踪影。听说电虾人更爱去有水的沙地抓虾,运气好碰见水是清澈的状态,把电虾机一开,放下竹竿,很快便能抓到一兜子的虾。若是遇到浑浊的海水,就没那么幸运了,电虾人只得像玩捉迷藏一样,全凭经验去找虾。在作业过程中,电虾人还要时刻关注虾的状态,无论是夏季或是冬日,闷湿的竹篓里容易缺氧,虾待久了会变得没精打采,及时往竹篓里洒点水,或将竹篓浸在水中,才能避免虾被闷坏。

岛小地薄,不勤难糊口。除了台风天,以前即使到了大年三十、正月初一,电虾人照样风雨无阻地出门抓虾。不过耗费数个小时,有时收获也不多,运气好的时候能抓到不少大虾,仅捕获几尾小虾也很常见。老家的电虾人好像已经与大自然形成了默契,大家一向是“取大放小”,每次抓到很小的虾,就立刻将之放生。我想这是因为长期的海上劳动,让渔家人更懂得海洋资源的珍贵,万不可贪图一时之利而自绝生路。

遗憾的是,我从未尝试过电虾。儿时的我很喜欢看小人书,特别仰慕当中刻画的岳飞、邱少云等古今英雄人物,平时经常模仿他们的英姿。有次发现电虾人手持竹竿的模样,神似“双枪陆文龙”,我便趁大人们不在家,偷偷背上电虾机,挥舞竹竿,在天井的走廊来回走动。谁知没过一会儿,我就受不住了,感觉身上犹如背着一座大山,当下也放弃了学电虾的念头。后来家里懂电虾技术的长辈们年纪都大了,那台电虾机被搁在杂货间的角落,久而久之染了一身黑锈,也渐渐如同越发少见的电虾人,消失在远去的时光里。

--> 2025-02-19 □邱建岩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2429.html 1 电虾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