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本报报道了德化浐溪岸边“救生三件套”救人立功的事件,引起市民广泛关注。那么,泉州中心市区的水域是否也安放了救生圈等救生设备呢?昨日,记者走访了市区部分水域,对救生圈的安放及使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融媒体记者 陈明华 文/图
走访
有的放置救生圈
有的加高护栏
泉州中心市区水系较为复杂,晋江穿城而过,城内内沟河蜿蜒曲折,此外还有北渠、东湖公园、西湖公园等水域。这些水域为市民提供了亲水空间,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记者在田安路、美食街、温陵路等路段查看了附近的内沟河,发现这些河段较少见到救生圈等救生设备。但河岸在原有石护栏的基础上,加装了高约1.5米的铁护栏。这样的护栏高度,如不刻意翻越,基本不会发生坠河意外。
市区北滨江公园临江而建,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记者沿着江边走了一段,并未发现临水处有安放救生圈,不过靠江一侧均设有高大坚固的护栏。
在市区东湖公园,记者刚进公园,就在大门口附近的水渠旁看到了数个救生圈。在湖岸边,每隔二三十米就放置了一个救生圈,十分醒目。
在百源川池及附近的内沟河,记者注意到此处也安放了三四个救生圈,不过相隔距离较远。
公园 目之所及要有救生圈
记者了解到,由于中心市区水域水系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关于危险水域安放救生圈等救生设备的动作也各不相同。
在网红景区蟳埔,因大量游客到江边拍照打卡,为了确保游客安全,2023年4月,丰泽区渔人海上救援中心的志愿者在江边安放了一批水上救生设备。每隔一段路程,志愿者就在护栏或显著的地方系上救生圈和救生绳,江边2公里范围内共安放了20处。
2020年至2024年期间,泉州市北渠管理处联合泉州市助学帮扶协会、东海派出所等单位,在丰泽区东梅水库、市区西低渠和东干渠、北高干渠丰泽段、洛阳桥内沟河以及沿海大通道等水域发放了数百个爱心救生圈。这些救生圈方便溺水者自救和救援者施救,有效保障了东干渠附近居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据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公园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泉州中心市区的东湖公园、刺桐公园、滨海公园等大多数公园归其管辖。根据公园中心的相关安全规定,各公园危险水域均根据实际情况安放了救生圈。目之所及之处要有救生圈,一旦发生游客落水事件,救援人员站在水边能够第一时间看到并迅速拿到救生圈等救生设备去救人。例如,东湖公园湖岸较为曲折,因此安放的救生圈密度较大。
此外,公园的保安、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进行巡逻,在劝导游客文明、安全游玩的同时,也留心安放的救生圈是否有丢失、损毁,并定期上报。据了解,除了公园工作人员、保安会检查外,当地派出所民警也会定期前来公园检查安全设备的设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