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时尚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宋元时期,泉州“织染为天下最”,丝织品远销至日本、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坦桑尼亚等国。彼时的泉州人,对服饰就很讲究。从闽南俗语“卜食着食菠伦,卜穿着穿丝绸”(大意:点菜菠菜列第一,穿衣绸裙最中意)便可以看出,泉州人曾掀起穿丝绸衣服的流行风。
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惠安女服饰,也是泉州人自古就走在时尚前沿的佐证。惠安女服饰的整体样式定型于唐朝,至宋代渐趋成熟,明末清初又有较明显的变化。“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中的节约衣和浪费裤,就像时下流行的露脐装和阔腿裤,而头饰、领链、手环、腰饰等配饰则营造出独一无二的时尚感。
近两年火遍全国、走向世界的簪花围,更彰显了泉州时尚的“国际范”。宋代,从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定居生活的阿拉伯人,引进了西域的素馨花、含笑花、粗糠花等。花开时,他们将鲜花赠予蟳埔女簪戴,形成了具有异域风情的泉州特色时尚——簪花围,并在千年之后依旧保持着“顶流”地位。
时尚传承至今。20世纪60年代起,侨乡优势为泉州时尚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海外侨胞将国外流行服装趋势带回泉州。到20世纪80年代,石狮已有“小香港”之称,各式各样的时尚服饰应有尽有。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泉州鞋服品牌已在时尚领域成为行业标杆,泉州“工业游”出圈,买泉州的鞋服“土特产”也成了一件特别流行的事。或许在未来,随着泉州打造国际“时尚之都”和过境免签政策深入人心,这还将是全球游客中国行的待办事项之一。我们期待并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