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征高洁典雅。近年来,在色彩艳丽的蝴蝶兰等洋兰之外,优雅清逸的国兰也日益成为泉州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无论是爱兰人家中的兰花小天地,还是各地兰花种植户们精心培育的规模产业,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与兰花的深厚渊源。让我们一同走进泉州的兰花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与魅力。 □融媒体记者 谢伟端 文/图(除署名外)
爱兰
手培兰蕊两三栽
坐久不知香在室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元代诗人余同麓的这首《咏兰》,描绘了他在室内栽种兰花的美好体验。而在泉州市丰泽区谢先生的家中,也藏着一片小小的兰花天地。谢先生喜爱兰花,多年来朋友赠送加上自己购置,拥有了十多盆兰花,在100平方米的住所内错落摆放,为家增添了几分雅致。
起初,谢先生的养兰之路颇为坎坷。他用田里的土作为基质,却不知其透气性差,致使兰花根系无法正常呼吸,花朵也变得无精打采。一次浇水时,他直接从上方浇下,没过多久,兰花叶子便枯黄凋零。幸得朋友及时指点,他才知晓正在开花的兰花浇水大有讲究,不能直接淋灌。此后,谢先生改变方法,将兰花连盆浸入脸盆中,让水分从底部慢慢渗透。经过悉心照料,兰花逐渐恢复生机,叶片重新焕发光泽,花朵也娇艳欲滴。如今,谢先生在养兰过程中不断摸索学习,与兰花建立起深厚情感,在繁忙都市生活中寻得一方宁静惬意的精神角落,也让邻里时常能闻到那一缕幽然兰香。
在安溪县城,也有一位爱兰人名叫白云,她的生活与兰花紧密交织。白云自幼便钟情于花花草草,随着年龄增长,兰花的高雅气质深深吸引了她。在她眼中,养兰是一场用心的修行,如同悉心照料孩子一般。她的家中,无论是卧室窗台还是阳台,都摆满了兰花,数量多达四五十盆,阳台更是成为兰花的专属天地。
白云的兰花种植之路始于单纯的爱好,看到喜欢的兰花就买回家种植,且只买不卖。经过多年摸索与积累,从最初的几盆小苗,到如今已拥有多达数十个品种,涵盖普通与珍贵品种。在这期间,她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兰花、土壤、肥料等,但她乐此不疲,认为兰花带来的精神满足远超物质付出。
种植兰花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土壤方面,在农村可就地取材,在城里则需购买专用兰花土。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也需精心把控,她会根据兰花生长状况适时调整。尽管如此,兰花仍会生病甚至死亡,面对此情况,她一方面向同行请教,一方面自己摸索应对之策,因为每盆兰花在不同养护环境下表现各异。
白云的日常生活因兰花而充实。清晨醒来,她第一件事便是查看兰花,观察其生长状态,或悉心浇水,或静静观赏,关注是否有病虫害或生长变化。即便工作忙碌,她也会在闲暇时投身于兰花养护,感觉时间总是不够用。
在种植场地方面,白云也经历了多次变迁。从感德镇到安溪县城,因住所变动,兰花种植地点也随之改变。曾经为了照顾乡下的兰花,她每月开车往返安溪县城和感德两趟,只为了给兰花浇水。后来在县城朋友帮助下,将兰花搬至小区顶楼,可最终因物业统一管理,顶楼不能种植,她陷入困境。幸运的是,在兰友群里得到安溪凤城镇上山村村民林亚庆的帮助,为白云提供了合适场地,她才得以继续呵护心爱的兰花。
记者来到林亚庆家,一进小院就被房顶和厝边的葱郁绿色吸引。房顶上,600多盆兰花整齐排列,在阳光照耀下,叶片闪烁光泽,微风吹拂,兰香四溢,似在诉说成长故事。厝边的四五百盆兰花错落摆放,与环境相融,或依墙角,或在简易花架上,光影斑驳,花瓣或娇艳或素雅,纹理细腻如艺术品。林亚庆忙碌穿梭,时而检查叶片病虫害,时而拨弄土壤测湿度。这片兰花种植地既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是重要经济来源。经他悉心养护,每年能有数万元收入,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周边带来生机与活力。
护兰 土松气通半遮光 浇水施肥有门道
对于兰花养护,林亚庆有着丰富的经验与独到的见解。他强调,家庭养兰关键在于掌握两点:疏松透气和通风良好。“兰花根部是气生根,需要充足的空气进行呼吸。”在土壤选择上,要确保基质疏松透气,避免积水。他以大自然中兰花的生长习性为例,指出兰花根部多在土表横向生长,以获取足够的氧气。因此,家庭养兰时,花盆的放置也有讲究,不能让花盆底部气孔被堵塞。若将兰花放置在茶几等平面上,可使用竹藤工艺制品等进行垫高,保证空气流通。在兰花生长过程中,浇水和施肥是关键环节。根据兰花的生长季节和开花需求,合理调控水分和养分供应至关重要。如在兰花开花季节来临前,适当控水,拉长浇水间隔时间,可刺激兰花生长和花芽分化。“原本5天浇一次水,可延长至10天左右,待土壤稍干后再浇透水,并适量添加肥料。”他热心分享经验之谈。对于需要促花的兰花,补充磷钾肥是常用方法,磷酸二氢钾是不错的选择,但考虑到家庭使用的安全性,也可选用颗粒肥进行养分补充。
泉州启禾园农业科技的陈锦禾在兰花养护领域也颇有心得。陈锦禾说,兰花生长习性独特,喜阴怕晒、喜湿润忌干燥,偏爱肥沃且富含大量腐殖质、空气流通的环境。
繁殖兰花,分株、播种和组织培养都是可行的办法。分株宜在春秋两季,每三年进行一次,分株后每丛至少保留5个相连假球茎。播种应选未开裂果实,组织培养适合有条件的地方,能快速繁殖出整齐的兰花苗。
养护兰花,每个环节都有讲究。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为好,新挖的野生苗先种在瓦盆,2—3年后再换盆。培养土可用山坡土或按比例配制的沙质壤土,使用前需消毒。施肥要谨慎,叶芽新出时可施少量淡肥,遵循薄肥慢施原则,肥料必须腐熟。浇水应根据季节和生长阶段调整,花期和叶芽抽生期少浇,夏季早晚浇,冬季控制水量,以雨水、泉水为佳。光照方面,春夏用芦帘遮阴,秋凉后让其上午晒半天太阳,冬季放在室内南窗下。
兰花常见病虫害有褐锈病、白绢病和蚁害等。褐锈病、白绢病可用0.5%石硫合剂治疗,有蚁巢时可将盆浸在水中驱蚁。只要掌握这些养护要点,大家都能养出美丽的兰花,让这份高洁之美在身边绽放。
种兰 根植基地遍地香 规模产业销路畅
在泉州,诸多兰花种植大户皆由热衷兰花的“发烧级”爱好者蜕变而来。
安溪县城厢镇同美村陈荣地是一位经验老到的种植户,其兰花大棚种植数千株兰花,品种多样。在基质选取上,他以松树皮、珍珠岩、紫金石、火烧土四合为一,核心诉求是保障优良的通透性能,为兰花根系营造适宜生长氛围。花盆选用5寸盆及1.5升规格,底部透气沥水孔完备,且能依兰花株形精准择取适配花盆,确保植株生长空间得当。
于水分管控而言,陈荣地的大棚倚重自动喷淋。他借观察基质干湿度锁定浇水节点,当基质干度达30%—40%,自动喷淋装置即启动,喷淋约1小时,确保水分浸透基质全域,维持湿润均衡,杜绝干湿不均致根系受损。为精准判别干湿度,他巧用透明胶等观察透明盆内基质情形,严密把控浇水环节。以引进的云南墨兰品种“鸿运素连瓣”为例,其从引种至分苗有特定周期,如今年1月10日引种的兰花,次年5月便可切苗售卖,耗时约半年。分苗采用分株法,母苗后续仍可发芽生长,达成循环种植。种植全程,陈荣地持续探寻兰花生长规律,悉心照拂每株兰花。
王德林的历程极具传奇性。2019年,机缘巧合下,王德林于聚会中初识兰花,自此踏上满是惊喜与挑战的兰花种植征途。起初,王德林纯粹因兴趣钟情兰花。在朋友引领下涉足兰花市场后,其首株兰花年底出售时获利丰厚,且多得种苗。此番意外成果激发了他对兰花的热忱,使其深陷这一魅力领域。伴随对兰花认知渐深,王德林的热情化为坚实行动。他踊跃投身市场调研,广交志同道合之士,在众人帮扶下,钻研兰花品种知识与种植技艺,从懵懂爱好者进阶为专业种植者。
寻觅适宜的种植场地曾是王德林的棘手难题。鉴于当地空地稀缺,他耗时费力四处探寻,终确定如今450平方米种植地。种苗采购方面,王德林的踪迹遍布南靖、永春、四川、云南等地。无论线上线下,只要听闻优质种苗信息,他必前往。2021年底至2022年初,其种苗采购投入达三四十万元。经数年不懈奋进,王德林的兰花种植事业颇具规模。
谈及泉州兰花产业的特色,泉州市花卉协会兰花分会会长林彬彬介绍,从种植区域来看,泉州各县(市、区)都有人种植兰花。安溪这几年兰花产业发展较快,已正式成立兰花协会,组织较为完善。泉州种植的兰花品种涵盖国兰和洋兰。作为洋兰的典型代表,蝴蝶兰在洛江、永春等地均有规模种植,营销较为成功,因其在春节期间开花,能营造良好氛围,成为备受欢迎的年宵花,缺点是花谢后叶子就失去观赏价值。相比之下,国兰开花时可观花,不开花时可观叶,叶子姿态优美。可谓各有千秋。安溪县兰花协会会长谢腾坡分析,与其他地区相比,泉州地区有着独特的优势。泉州花卉领域,兰花正逐渐成为新的亮点。目前安溪兰花种植以国兰为主,当地种植户积极引进和培育的优良品种繁多,像四季兰、墨兰等诸多国内品系备受青睐,而洋兰相对较少涉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深厚的兰花文化底蕴。
在安溪,从事专业兰花种植的群体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数十家的乡村居民,他们巧妙利用屋顶、厝边的空间开展种植,种植面积大小不一,大的能有五六十平方米,小的也有一二十平方米,在全县各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虎邱、龙涓等乡镇阳光房种植较多且场地相对较大。这些居民大多本身就钟情于兰花,凭借在家中的种植,每年能实现两三万元的额外收入。另一类则是集中种植户,主要聚集在安溪县城厢镇同美村与官桥镇。以同美村的集中种植区为例,汇聚了8家种植户,每家的种植面积约450平方米。谢腾坡介绍,安溪县兰花协会2015年成立之初仅有数十名成员,发展至今,协会成员已达180多人,规模不断壮大,兰花种类发展至百种之多。去年年底,由安溪县林业局、县创森办等单位联合主办,县兰花协会等单位承办,以“品百态兰花 养茶乡幽香”为主题的2024年首届安溪县兰花展销活动举办。本次兰花展销活动主要集中在安溪清溪城隍祖庙举行,共展出精品兰花200余盆,展现了安溪兰花种养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