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水果茶、奶盖茶等以茶叶为原料、加入各类原辅料调制的新式茶饮,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进了安溪的茶产业,政府部门与茶企纷纷行动,在供应链建设、人才培育等方面全面布局——该县虎邱镇通过人才联盟和赛事活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茶企也积极提升品质与产能。安溪正以崭新的姿态,在新式茶饮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融媒体记者 谢伟端 文/图(除署名外)
新式茶饮风起 茶企逐浪前行
安溪茶企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新机遇,纷纷投身于新式茶饮浪潮中。有的转型做原料供应,在品质上精益求精;有的顺应产业链变革,调整策略适应新需求;还有的老牌茶企加大投入,实现华丽转身。
安溪不少合作社在新式茶饮原料供应领域打拼。记者走进位于虎邱镇的安溪淬香堂茶叶专业合作社,只见办公区茶叶样品整齐摆放,茶香四溢。该合作社负责人林桂水表示,“新式茶饮对茶叶品质要求极高,在采购环节就必须严格把控。”为了找到优质且稳定的茶叶原料,林桂水和他的团队跑遍了各个茶叶产区,详细了解不同区域的茶叶特点。“像虎邱的茶,最大的优点就是质量安全,很多有机基地都设在这里。”
稳定茶叶品质,是做好新式茶饮的重要一环,要从原料采购和原料拼配等入手。在采购上,除了与优质供应商合作,安溪的茶叶专业合作社也会直接从茶农手中收购,“对于长期合作的伙伴,我们在价格上合理溢价,鼓励他们提供更好的茶叶。在茶叶收购季,每天要品鉴几千个茶样。”
“原料拼配也是稳定品质的关键一招。”林桂水解释道,“不同季节、产区的茶叶特点不同,根据茶叶的香气、口感等特点,通过合理拼配,能让不同批次的茶叶口感和品质都保持一致。”
仓储同样影响着茶叶原料质量。在该合作社的仓库里,存放着大量不同季节的茶叶。“好茶一定要及时储存,这样才能在后续拼配时保证品质。要是仓储跟不上,很难做到质量稳定。”
随着新式茶饮的发展,集中加工模式在虎邱逐渐兴起。“现在我们采用流水化生产,一天能挑5000公斤好茶,而且保鲜度高,加工完直接拉走,减少了损耗。”林桂水说。
茶叶产业链的变革与新式茶饮发展互相促进。福建生韵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林育生表示,新式茶饮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需求,不少茶农投入设备、扩建厂房,产量大幅提升。茶企也紧跟市场变化,根据不同季节茶叶特点,调整收购和销售策略,以适应新式茶饮对茶叶原料的多样化需求。
除了虎邱外,安溪其他乡镇也有不少新式茶饮企业。在大坪乡泓隆茶业生产综合大楼,工人正忙着打包装货,一箱箱已经包装好的铁观音乌龙茶整装待发。茶企负责人高朝仁向记者介绍,去年,仅农夫山泉就向该茶企下了300多吨的订单。近年来,为适应新式茶饮市场的需求,作为一家生产铁观音乌龙茶的老牌茶企,该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和设备升级,引进乌龙茶精制全自动流水线,配置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在大坪乡打造综合开发项目,全年不间断生产,每年原料茶供应量超1200吨,产值将近1亿元。“茶叶从投料到出口都是流水线、机械化。现在已经是满负荷生产,下一步,将建设标准化的生产厂房,满足18家合作工厂的生产需求。”高朝仁表示。
打出“组合拳” 布局新产业
新式茶饮成为茶产业发展的新风口,安溪积极把握机遇,打出系列“组合拳”。
安溪县委、县政府积极行动,全力推动新式茶饮产业发展。去年11月23日,安溪县政府携手中国茶叶学会茶饮料茶食品专业委员会、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安溪新茶饮供应链(原料茶)发展研讨会。研讨交流中,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表示,安溪应发挥自身产地优势、产业链优势,朝中国新茶饮供应链(原料茶)中心加快迈进。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监事长、上海茶叶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黄政认为,安溪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紧紧抓住了新式茶饮市场崛起的发展机遇,依靠茶叶品质优良、基础管理扎实、产业配套完善、营销网络广泛等显著优势,率先抢占了新式茶饮原料茶供应市场,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式茶饮原料茶供应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深加工团队首席科学家尹军峰、盖是茶首席执行官刘刚一致认为,安溪茶产业具备茶园生态环境良好、茶叶品质出众、产量可观、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齐全等诸多发展优势,能够充分满足新式茶饮供应链(原料茶)建设的各项需求,茶饮创新也将为安溪茶业带来难得的时代机遇。
为了加快新茶饮产业人才培养,将人才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今年1月20日,安溪县新茶饮人才培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安溪茶校举行。安溪县新茶饮产业链发展促进会、安溪县虎邱罗岩黄金桂制作技术研究会、厦门墨赞茶业有限公司以及安溪县铁观音大师李金登、陈艺峰,先后与安溪茶校签订了共建合作协议。今后,各方将在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市场运作以及产教融合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通过整合资源,推动新式茶饮 “人才链”和“产业链”的良性互动。各方将充分发挥安溪县新茶饮人才培育基地的作用,以虎邱镇丰富、优质的茶叶资源为依托,以人才培养为重点,深化合作,培养懂技术、会制作、善经营的新式茶饮工匠人才,为全县新式茶饮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安溪县紧紧抓住新式茶饮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期,依托自身深厚的产业发展根基和发达的营销网络,专注于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大力布局新式茶饮加工板块。安溪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制定了《安溪县工业用原料茶》团体标准。目前,安溪县新式茶饮原料茶供应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以上,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茶饮供应链(原料茶)基地。
下一步,安溪将把新式茶饮供应链(原料茶)建设和新式茶饮品牌培育作为茶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整合优势资源,规划建设专业园区,进一步打造新式茶饮的原料供应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和品牌孵化中心。
政府搭台聚才 赋能产业发展
安溪虎邱镇,是闽南乌龙茶颇具代表性的茶叶加工聚集区,同时也是全省最大的茶叶出口备案基地,具备得天独厚的优质茶基底原产区优势。该镇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保障大宗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把控茶叶品质安全,成为新式茶饮赛道上的重要一员。
为了深入培育新式茶饮产业所需的人才,借助人才的力量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去年11月8日,虎邱镇党委、政府举办新茶饮产业链人才联盟推进会,开展“一业一品牌、一镇一项目”人才工作项目。这次活动汇聚了众多新式茶饮产业的人才,与会人员交流市场的动态情况,探讨新式茶饮产业的发展趋势,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规划,并围绕茶叶的安全性、茶叶的萃取方法、深加工技术、产业链的分工情况以及如何实现合作共赢等关键问题各抒己见,分享经验和见解,为新式茶饮产业的发展提供多样化思路和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茶基地原产区的优势,持续在新式茶饮赛道上保持领先,培养相关人才,去年12月,虎邱镇携手健脾新茶饮产业链发展促进会和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一起举办了首届“虎邱杯”新式茶饮调制大赛,共有百余名师生参加。在初赛阶段,参赛选手尽情发挥创意才能,在制作茶饮的过程中精心打造新的茶饮韵味。活动现场,选手们用安溪乌龙茶(首届基底茶拼配大赛获奖茶叶)作为基础,搭配香水柠檬、鲜橙等辅料,研磨调配新式茶饮。在解说环节,每支队伍都对自己产品的名称、配方以及产品的设计理念等进行了详细讲解。现场的评委们品尝完选手的茶饮作品后,从口感、创意、香气和外观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到了决赛阶段,20支参赛队伍以虎邱的优质茶基底为原料,打破传统茶饮限制,把茶叶和各种食材巧妙搭配在一起,制作新式茶饮。大赛邀请了茶颜悦色、唐沫茶兮、时下有茶、三安生物科技、墨赞茶业、快乐番薯等行业内知名企业的代表担任评委。经多个方面综合打分后,评选出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和优秀奖若干。
虎邱镇党委书记陈智锋表示,新式茶饮和传统的原叶茶不一样,它属于非叶茶,代表着茶饮行业的创新和变革。产业链强调的是各个环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是一个有机整体。为了抓住新式茶饮发展的好机会,发挥人才团结协作的力量,虎邱镇实施了新茶饮产业链人才联盟项目,并且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新茶饮产业链发展促进会,引导茶叶企业联合起来进行转型,向新式茶饮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供应方向发展,努力推动虎邱茶产业在生产、制作、销售方面实现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发展。去年全镇的茶叶税收翻了一倍,茶农的收入同比增加2亿元,乡村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这充分说明虎邱镇选择发展新式茶饮产业的这条路是正确的。接下来,该镇会继续发挥先发优势,持续在新式茶饮领域领先发展,一方面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建设更多的茶叶集中加工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新式茶饮产业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扎实推进虎邱镇新茶饮产业链人才联盟的工作,完善新茶饮产业链发展促进会的运行机制,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依靠人才的凝聚力不断提升虎邱茶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