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遗产城市、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福建省委坂里旧址、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叶飞故居、龙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星罗棋布的红色文化历史遗存,见证了泉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砥砺奋进的发展轨迹,如今更是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如何用好本土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近年来,泉州围绕中心大局,深挖泉州党史“富矿”,激活红色教育动能,守正创新,多措并举,让红色文化不仅能“活”起来,还能“火”起来。来自泉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和秀鹏,既是泉州打造红色文化“新名片”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和秀鹏深耕泉州党史编研工作已有十余年。在他看来,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党史研究工作者,在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史料时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讲方法、肯创新。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泉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硕果累累:编撰出版5部党史著作,组织泉州红色故事宣讲团开展“八进”巡回宣讲20场,推出46个党纪主题的泉州红色故事宣讲课题、开展专题宣讲9场,并面向全市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三争’行动我先行”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
“围绕‘党史走近大众’,泉州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创新组织形式和宣讲方式,把党在泉州的百年奋斗带到群众身边,让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在本次“‘泉’民开讲”中,和秀鹏以《让泉州红色富矿“活”起来“火”起来》为题,讲述他眼中的“红色泉州”。
从书本到公园,从文字到微景观……在晋江市内坑镇五峰公园全新亮相的晋江党史文化长廊,市民观众可以“穿越时空”,沉浸式瞻仰泉州党组织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光辉史迹;近年来泉州精心打造的巡回“流动课堂”、红色“固定课堂”、线上“云端课堂”,分别有哪些特色和亮点,“三个课堂”如何协同互补,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让我们跟随和秀鹏的脚步,聆听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泉州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