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睡好一觉,胜吃十副补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睡眠障碍问题愈发普遍。长期睡眠紊乱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如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中医认为,饮食与睡眠密切相关,遵循中医饮食智慧,合理搭配食物,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胃不和则卧不安”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夜晚,人体阳气收敛,阴气渐盛,此时需要安静的环境和适宜的饮食来助眠。
从中医五行理论来讲,脾胃属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晚餐过饱、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使得心神失养,进而引发失眠。《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中提到“胃不和则卧不安”,就明确指出了脾胃功能与睡眠的紧密联系。
肝脏主疏泄,调节情志,若睡前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易导致肝郁化火,扰乱心神,造成睡眠障碍。
多种食材宁心安神
从食物的性味归经来看,许多食材具有宁心安神、助眠的作用。
小米性凉,味甘、咸,归脾、胃、肾经,能健脾养胃、补肾益精、滋阴除烦。《本草纲目》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现代研究发现,小米富含色氨酸,能在人体内转化为褪黑素,帮助调节睡眠节律。小米粥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焦虑情绪,进一步提升睡眠质量。
莲子性平,味甘、涩,归心、肾、脾经,具有养心安神、益肾涩精、补脾止泻的作用。无论是用莲子煮粥,还是将其与百合、银耳等食材一同炖汤,都能起到很好的宁心安神效果。此外,莲子中还含有莲子碱等成分,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能帮助稳定情绪,使人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酸枣仁被视为安神助眠的中药材,其性平,味甘、酸,归肝、胆、心经,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将酸枣仁捣碎后煮水饮用,或者制成酸枣仁膏,睡前服用,能有效缓解心烦失眠、心悸多梦等症状。但需要注意,酸枣仁有一些使用禁忌,如有痰浊、食滞之实邪,或肝郁化火之失眠症者不宜大量内服。
桂圆性温,味甘,归心、脾经,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对于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等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桂圆富含葡萄糖、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能补益气血,为大脑提供充足的养分,改善因气血不足引起的睡眠问题。但由于桂圆含糖量较高,食用时应适量。
晚餐宜在19点之前
除了选择合适的食材,摄入饮食的时间和方式也对睡眠有重要影响。
中医提倡“晚餐要少”,晚餐不宜吃得过饱或过晚,以免肠胃在夜间仍处于忙碌状态,影响睡眠。建议晚餐在19点之前就餐,并注意餐量适度。
睡前1到2小时应避免进食,让肠胃有足够的时间消化食物,减轻肠胃负担。若就寝前感到饥饿,可以少量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片等。保持规律的饮食、作息,定时进餐,有助于维持生物钟正常运转,提高睡眠质量。同时,尽量避免熬夜,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果失眠问题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来源:云南中医公众号 整理:张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