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04日

鲤城

践行为民建城理念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活力

“城建·田中里”项目(吴亚铃 摄)

近年来,鲤城区围绕“产城人文安”发展思路,深入实施“活古城”“战江南”部署,扭住“世遗典范城”“中央创新区”建设目标不放松,坚持“补短板、提品质、树样板、增效能”,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坚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高效配置,开春伊始,出台《鲤城区“抓城建提品质”2025年专项行动方案》,分批次滚动策划实施项目,计划全年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

加快片区更新蝶变

提升城市能级

城市更新是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改善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民生工程。鲤城奋力推进江南新区片区更新,以繁荣、站前西、金鲤等三大片区为主战场,坚定不移拓空间、强功能,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民生配套升级加码,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区域品质不断提升。

2月24日起,鲤城繁荣片区首个开工的大型集中安置项目“城建·田中里”正式进入选房阶段,此次选房将持续至3月24日,共有812户被征收户参与选房,该项目也是全市首个采取“全货币化征收并安置安商房”征收模式的项目。“很开心选到了心仪的楼栋和楼层,小区环境也很好,周边配套也齐全,希望能快点交房,我们就能早日住进新房。”居民吴先生笑着表示。据了解,“城建·田中里”项目是市、区两级重点项目,也是鲤城区“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重要项目之一,占地面积约15.49万平方米,历经两年建成,建有安商房17幢、2611套。

“城建·田中里”项目建成投用是鲤城江南片区开发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鲤城推动“城建·田中里”“城建·满堂里”等住宅项目相继开工,启动泉州演艺剧场综合体及商业配套街区项目,并同步补齐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居民居住品质,让城市更新从“纸面规划”变为“实景画卷”。

原真保护活态提升

赓续历史文脉

鲤城围绕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目标,以老街、古街、历史文化街区提升为突破口,高标准做好古城活化利用,推动西街、中山路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整治提升,高水平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焕发古城活力与魅力。

主路路面铺装、骑楼地下管网开挖、夜景亮化工程施工……近日在中山南路,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施工机械轰鸣,施工人员分散作业、各司其职,各环节齐头并进,现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春节前,中山南路外立面修缮全面落架,目前,正在对两侧骑楼走廊进行修缮改造,并对裸露在外的管线做下地和悬挂处理,同步启动道路景观、夜景亮化提升以及骑楼走廊地面铺装等工作。“感谢他们帮忙把房子加固了,现在住着舒适安心。”居民刘阿伯住在中山南路指挥巷已经30年了,自改造启动以来,中山南路的点滴变化他都看在眼里、乐在心头,特别希望能尽快改造完成。

除此之外,鲤城还因类施策,坚持保护第一、修旧如旧,创新机制,推动包括施琅故宅、黄宗汉故居、王顺兴信局等一批文保单位修缮,探索活化利用路径,建立文物安全防护体系,擦亮文化保护品牌,有力赓续城市文脉。

深入推进聚城畅通

完善交通体系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鲤城主动融入市级构建环湾和中环城交通体系,推进辖区“聚城畅通”工程项目,加快城市组团通道建设,补齐城市跨江通道短板,实现内外交通出行便捷高效,满足城市组群的快速交通出行需求。

金鲤大道是泉州市“聚城畅通”工程之一,项目位于鲤城江南新区东北部,起于江南大街,起点顺接现状池峰路,路线由南向北延伸,终于新延路,与规划金鲤大桥相接。项目路线全长约2.439公里,路宽50米,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60公里每小时。今年年初,金鲤大道正式通车,将分流周边道路及过江通道,有力推进泉州江南新区的骨架路网建设,满足片区内交通通行需求。

新一年,鲤城还将重点推进南环路快捷化改造工程、池峰路快捷化改造工程、黄龙南大道快捷化改造工程,建设内容包括连续高架桥、跨线桥、定向匝道、人行天桥、地面快速路改造等,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江南新区通行效率,加速市区一体化进程。同时,鲤城将推进路网薄弱区域道路建设(改造)提升,加密次支道路网,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串联城市慢行系统网,优化慢行交通环境,加快构建“山—城—水”一体的城市绿道系统。(李泽波)

--> 2025-03-04 鲤城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4434.html 1 践行为民建城理念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