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泉州与大海有缘,一条丝路承载几度辉煌,其间多少故事,或沉淀成珠,或湮灭成烟。有些故事是不该被忘却的,如下南洋、过台湾的故事就深深烙在人们的记忆中,还有那一段段海商传奇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是的,那片大海赋予泉州人无限的想象与发展空间。我生在海边,从小听惯天风海涛,怀有大海情结。因工作多与文化沾边,我发现,写泉州海丝的文章很多,而长篇小说甚少。如何讲好大海故事,让海商传奇变得具象,这是我心头闪过的一个念想。其实,泉州不乏海商代表人物,郑成功就出生在海商家族,他的父亲郑芝龙曾被誉为“海王”,巅峰时期曾控船千艘,兴贩东西两洋。而我又是郑成功家族的后人,书写这段历史义不容辞。
泉州有千年的海洋贸易史,也有不少史迹遗存,然而许多人物的形象是模糊的,故事也是支离破碎的。为了让书中的人物与事件清晰起来,我翻阅大量史籍,访过许多遗址,每次发现都令人心动,这也成为我创作的源泉与动力。我知道,所写的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传奇,当这个家族带领一群人从出海口走向大海,寻求出路,他们便闯出了一片天,便成了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原型。这个出海口掀起的风浪,波及海峡两岸,影响中国东南沿海,让明末清初的海疆因此波谲云诡。
历史小说《出海口》从构思到出版耗时8年,用近50万字的篇幅,讲述郑成功祖孙三代人以海为生、开拓丝路、维护海权的故事。小说纳入福建省定点深入生活创作扶持项目、泉州市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
故事主线沿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展开,有几条副线缠绕穿插进行,其中有朝代更迭的历史事件、有纠葛缠绵的情感恩怨、有忠奸善恶的人物纷争,这些线索交织成故事发展的原动力。小说共分十六章节,出现的历史人物过百人,演绎出那个时代的众生相与群英谱。小说从井江出海口写起,到郑成功祖孙三代人归葬覆船山收笔,故事形成一个闭环。
小说从一个侧面展示在大航海时期的大背景下,先民无畏艰险,冲出禁锢,下南洋、过台湾、闯东洋,开拓海上贸易空间;他们驱红夷、剿群匪、争海权,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他们是一群耕海牧船的人,三百多年前,泉州人这种爱拼敢赢的精神就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了。
小说把许多历史事件贯穿其中,把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以合理的逻辑思维串成了互为因果的故事,以较为宏大的叙事方式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沧桑感。也从人物的心理、表情、语言等方面进行刻画,其中不乏精妙的细节描写。另外,小说把许多闽南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展现泉州特色的节庆习俗,如采莲游街、舞龙弄狮等等,力求营造一个富有闽南传统文化氛围的叙事环境。
小说站在世界的视角,展现大航海时代,以郑氏家族为主的一群闽南人勇闯大海,在中外几股海上势力的纠缠较量中寻找生路,谋求发展,打造海商帝国的传奇故事。他们冲破海禁、扫清海路、建立海上长城,最终梦落覆船山。其实,这也是一段浓缩版的泉州海丝史。
作者名片
郑剑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丰泽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文学作品近百万字,获各级文学奖项数十次,出版个人散文集《海风徐来》《海丝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