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04日

聆听时间的回响

□黎江毅

《四时之外》朱良志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翻开《四时之外》,读到书中引用《诗经》的一首小诗,眼前仿佛出现蜉蝣扇动闪亮光彩的翅膀飞来飞去,把我引进了一座充盈着诗意与深邃哲思的艺术殿堂。在这座殿堂里,时间不再是刻板的线性标尺,它与生命、艺术、心灵紧紧交织,被赋予了熠熠的生命内涵。

作者朱良志是知名美学家,先后出版了《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南画十六观》《中国美学十五讲》,这些著作都是他深厚学术造诣与独特个人见解的集中成果,为喜欢美学的读者开启了一扇通往中国艺术灵境的大门。《四时之外》全书分为甲编 “瞬间即永恒”、乙编“时间的秩序”、丙编 “历史的回声”以及丁编“盎然的古趣”,十六个章节既可以各自独立成章,又能环环相扣,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深入探讨了独树一帜的时间观念,引领我们在传统艺术的浩渺历史长河中,探寻超越时间限制的生命意识。

“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四时之外。”在作者看来,中国艺术中虽然历经时间的摩挲,但是最终将美凝聚于刹那之间,呈现出最为本真的姿态。王维的《袁安卧雪图》,画面中天地一片洁白,却突兀地生长着一株翠绿芭蕉。如果用常规的时间逻辑考量,芭蕉本是热带植物,很难与冰雪共存,雪中芭蕉的描绘无疑荒诞至极,但从“妙观逸想”的独特视角审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理趣。这种超越时间的艺术表达,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艺术家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整个画面构图简洁,大片留白,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超脱时间的宁静。我曾经参观过的苏州园林,沿着曲折蜿蜒的小径前行,身旁是造型各异的假山,有的像灵动的瑞兽,有的似巍峨的山峰,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园林各处。春天,园内繁花似锦,万物复苏;夏天,绿树成荫,荷香阵阵;秋天,枫叶似火,银杏金黄;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漫步其中仿佛走过春夏秋冬,古人在建造园林时,巧妙地将四季的更迭、岁月的流转融入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让人在有限的空间中体验到无限的时间之美。

“谁有古菱花,照此真宰心”,朱良志提出了“古雅”“高古”“古意”等与“古”相关的艺术理念,在他看来,“古”不是简单的陈旧,而是一种对生命源头的追溯,“寻古”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真实的自我。书中所说的“古井、古镜、古潭”这些意象,既是一种超脱的境界,也是我们反观自我的镜子。映照出生命真性的菱花古镜,只在超越“四时之外”的境界里绽放,《四时之外》警醒我们,生命并非一片亟待润泽的荒芜之地,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时,不妨从这些古老的事物中汲取力量,聆听时间的历史回响,重新找回生命的方向。

--> 2025-03-04 □黎江毅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4452.html 1 聆听时间的回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