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400多万个“爱心馒头”,传递最朴素、最真切的大爱无疆。他,用执着的付出,感动的力量,让世界温暖而美好,汇聚成向上向善的澎湃能量。这是泉州“爱心店长”陈松芳获得2024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的颁奖词。陈松芳和馒头店的相关事迹先后被央视、新华社、学习强国平台等中央、省、地市媒体多次报道。“很荣幸能获得这个荣誉,更加坚定了前行的动力。”昨日,记者联系陈松芳时,他正在为自己的爱心流动早餐车计划忙碌着。
□融媒体记者 张晓明/文 受访者/供图
一家小店温暖一座城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两名“新泉州人”却开起了免费馒头店。
2011年8月3日,石狮永恒阳光馒头店悄然开张,店如其名——永恒阳光馒头店的馒头只送不卖,免费向困难群众派发。自此,这一家小店,像阳光一样,温暖着一座城。开业前两年,馒头店一直不接受任何捐助,由湖南的吴先生负责店铺的开销,来自广东汕头的陈松芳负责店铺的各项运作细节。两人都有各自的事业,他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希望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为弱者送去温饱。
“如果您是: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收入低微的人群、奔波寻工的毕业生、孤寡老人……欢迎您来免费食用。”这是馒头店玻璃门上贴着一句话——不仅馒头免费,店里还提供直饮水与温热凉茶,时不时有环卫工、拾荒者等进店,心满意足地就着茶水,吃着馒头。
刚开始,人们不理解,不敢拿,甚至有人提出了质疑。陈松芳便走出店面,直接将新鲜馒头送到了困难群众手中。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进店领馒头。馒头店早上7点开门,6点不到就排起长龙,最高峰时一天免费派发3000多个馒头!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陈松芳和永恒阳光馒头店的故事,先后被央视、新华社、学习强国平台、《福建日报》等中央、省、地市媒体多次报道,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点赞称“送馒头温暖人心”。
13年坚守经历多次风雨
一日行善并不难,但要坚守十几年并不容易。
“我吃过不少苦,知道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有能力的时候能够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也算是对社会的回馈。”陈松芳说,他给爱心馒头店取名“永恒阳光”,阳光馒头店的运营也曾多次陷入困境。
2013年8月,馒头店第一次陷入资金困境,经媒体报道后,陈松芳开始接受社会各界的捐助,捐款金额及账目每月向社会公开,依然坚持“只送不卖”。2015年以后,因为多种因素影响,馒头店收到的捐款数额随之下滑,而馒头店房租、水电、原料费用却在增长。陈松芳用自己在石狮的事业收入来贴补馒头店,让“免费馒头”在石狮持续飘香。
在2021年11月,因种种原因,馒头店不得不宣布暂时闭店。“毕竟都已经坚持了十来年,决定要闭店还是非常的不舍。”陈松芳回忆道,10年来,他与妻儿分居两地,把最好的青春都放在这里,永恒阳光馒头店是他的又一个“孩子”,无法割舍,全情投入。“但当时也没办法,人总是要面对现实。后来没有想到这么多人听到这个事情,都想方设法地来帮助我们。”
2022年3月5日,在石狮市委文明办、灵秀镇党委政府以及石狮多家爱心企业单位的支持下,永恒阳光馒头店重新开张,馒头店主动与残疾人服务中心对接,向中心的残障人士免费供应馒头。“我们就想把这份爱一直传递下去,哪怕多帮一个人都值了。”陈松芳朴实的言语中透露着坚定的信念。
自我造血目标长长久久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永恒阳光馒头店得以重新开张,并决定采用“以商养善”的公益新模式来保证长久运营,即每天向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免费馒头,同时,以每个1元的价格进行销售,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支持店铺的日常运营。
从一个人独立支撑,到如今的慈善机构、政府、企业多方合力,公益路上,陈松芳不再是孤军作战。13年来,陈松芳与他的“永恒阳光”馒头店送出免费馒头400万个,温暖众多环卫工、拾荒族、流浪者等群体,成为石狮这座城市的“爱心地标”。陈松芳不计回报、坚守10余年,影响并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爱心捐款终有用尽之时,我还需要考虑不断升级馒头店的公益模式,让它真正实现‘自我造血’。”陈松芳表示,希望更多的人关心支持阳光馒头店,让阳光馒头能够持续飘香,让爱心一直延续下去。如今,陈松芳想到了更好的“造血功能”,将结合“以商养善”的方式,用店铺的盈利,在全石狮,甚至大泉州设置流动早餐车,一边卖早餐,一边免费领馒头。还能吸纳更多困难群体来工作,这样才能真的持续下去。“不敢说永恒,至少要尽量长长久久。”陈松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