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将人工智能(AI)大模型应用再次推向公众视野。科技浪潮奔涌向前,AI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重塑工业新貌,成为迈向新型工业化新征程的强劲东风。
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近年来,泉州持续从完善政策顶层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夯实AI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底座”,强化“AI+制造”核心技术要素供给。从企业侧看,目前,我市已有一些企业在原有数字化转型基础上,试水借助AI技术深化智能化转型,驱动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质变跃升。
□融媒体记者 黄文珍 通讯员 施珊娜 文/图
AI驱动
研发设计、生产流程革新
“AI+制造”正在影响着方案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检测等制造业的各个环节。
不久前,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晋江市产业数字化服务协作联盟、晋江市智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接入前沿AI工具DeepSeek。据悉,去年,信泰集团营收同比增长超40%。在信泰集团总裁办副主任许剑飞看来,多年的改革创新、数字化升级、管理提升,让企业产品愈发贴近消费者需求。“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是创新的重要方向。”
“为了更精准地赋能全产业全链条创新,去年下半年信泰开始涉足‘AI+’探索,摸索AI在研发、销售、质检等场景的应用。”晋江市智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水德告诉记者,DeepSeek的出现可以帮助企业提取数据,比如报表、周报、会议记录等,形成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搭建材料、产品、参数等相关数据库;激发研发、开发和设计相结合。“研发创新需要大量投入,设计师需要大量数据、灵感和思路,DeepSeek能够帮助设计师输出文案等,然后导入设计软件,与之结合生成更多能够量产的设计图稿。”
章水德透露,纺织鞋服行业受季节性、风格和流行趋势的变化,在创新上需要快速响应。“我们前期通过AI逐步建立起工艺库、材料库、设备库以及生产数据库等,并为这些数据打上标签,构建起整个知识库。此后,需要先接入一个场景进行摸索和尝试,制作一些小模型。然后,逐步将产供销模型串联起来搭建一个大模型,这个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尽管需要时间的沉淀,但制造业借助AI技术开展智能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多场景应用 加速高端化智能化步伐
从生产一线到后台管理,从供应链优化到质量管控,人工智能已悄然改写制造业的发展轨迹。记者走访发现,迎接风口,我市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借助AI技术,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步伐。
前两天,位于南安市石井镇的九牧智能家用机器人产业园开工建设,计划建设全球研发、设计、产学研等3个生产转化中心,家用机器人、核心部件等2个灯塔工厂及产业高端人才社区等多个子项目,预计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额超200亿元,年创造税收超10亿元。九牧集团还发挥龙头链主作用,牵头组织启动“科技卫浴AI与机器人千亿产业生态应用”,与多家知名机器人领域企业形成产业联盟,致力打造全球智能卫浴及家用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福建锐丰源实业有限公司发力向“绿”、向“智”转型升级。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产品检验依赖检验者经验、车间粉尘大、生产浪费等是石材加工行业面临的难题,该企业启动“5G+视觉检测智能示范线”项目,推动石材检测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石材生产效率。
“由于石材加工厂环境复杂、石材的尺寸质地不一、传送带运动不稳定等多种因素干扰,高精度的石材尺寸检测面临挑战。”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借力AI技术,形成石材扫描、排版、切割等全链路数字化智慧决策,图像还原>99%,尺寸识别精度达0.5毫米;石材排版检测区域从占地5800平方米缩减为1500平方米;人工从27人降为6人左右,石材加工制造迎来了华丽的“蜕变”。
今年1月,工信部公布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我市的福建省德奥针织股份有限公司“5G+AI智能验布项目”脱颖而出。该项目利用图像识别与机器学习技术,能高效精准地检测出纺织品中的瑕疵、色差,有效提升质检效率与精度,每台验布机可有效降低针织企业人力成本约5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10%,提高验布准确率30%,已在纺织行业推广应用。
底座筑基 构建算力算法数据体系
在业内人士看来,算力、算法、数据是发展工业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技术。
近年来,我市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深化数实融合,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步伐持续提速。去年,我市出台《泉州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完善政策保障,强化顶层设计。该措施从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要素供给体系、培育人工智能优秀应用场景和重点产品、建设人工智能创新载体三个方面的九条措施着手,以真金白银的方式打造一批示范标杆项目,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各环节。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人工智能项目1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项目10个。
构建数据算力新基建,以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数据中心和泉州先进计算中心等为基石,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计算和资源基础。同时,加快5G网络部署,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G基站超2.8万个。此外,我市依托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创建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稳步推进“一轴六园”模式,即建设一条人工智能产业带,打造软件开发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数字贸易产业园、云计算产业园等六大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