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06日

母亲的话

□李晓婷

我的母亲和许多家长一样,有些唠叨,从一餐一饭讲到一衣一物,她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

小时候,我懵懵懂懂,经常犯一些小错误,三天两头就会听到母亲的唠叨:“用完的画笔,要记得放回笔筒,不要随手乱丢。”“吃完饭,要及时收拾碗筷,不要弄乱餐桌。”“做作业要认真,不可以三心二意。”在那时的我眼里,母亲很严厉,她说的话,对我来说分量也很重,尤其是那些教导性的话语。我总是乖乖地听从母亲的教导,虽然当时的想法是为了不挨骂,但无形中也渐渐养成了许多好习惯,还经常受到长辈和老师的夸奖。母亲的话就像一盏盏引路灯,将在童年道路上四处探索的我引向正确的方向,成长为一个尊重他人、踏实做事的孩子。然而,小时候的我幼稚天真,体会不到那些话里隐含的深意,只盼着母亲的唠叨能少一点,再少一点。

长大以后,一个名为“青春期”的不速之客敲响了我的心门。增长的身高是成长的礼物,细腻敏感的心思却让我走向迷茫。我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不愿意和家人交流,也对母亲的话感到烦躁、厌倦。某天,由于和同学相约,我回家的时间比平日晚了几个钟头。当母亲批评我的晚归行为时,我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事事都听她的话。那天,我与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谁也无法认同谁的观点,最后这场争执以我气冲冲地跑进房间而结束。接下来的几天。我与母亲交流甚少,她的唠叨也第一次沉寂下来。

那时,诸如此类的“不愉快”层出不穷,可以说,母亲几乎和我一起经历了那段青春期。当时的我心高气傲,自以为足够成熟,总是横冲直撞地奔跑在人生之路上。但母亲的话并没有消失,她仍然会对我唠叨,说的内容都是我当时不在意的日常小事。如今再回想,或许那时母亲是觉得总有一天,当青春期的烈风变得平缓,我一定会愿意再听她的话。

后来,我到异乡读大学,在短暂享受自由时光后,开始时常想念母亲的唠叨,也后知后觉地理解那些话的“弦外之音”:不许我晚归,是担心我的安全;不让我熬夜,是为了我的健康;不想我去太远的地方,是怕我不懂得照顾自己。一句句唠叨,其实都是母亲难以直接对我说出口的爱。

过去,我和母亲之间就像隔着一片海,她的心声总要跨过时间的礁,才能传到我的心里。如今,母亲的话却变得不再“难懂”,原因或许是我成长了,也或是母亲变老了。虽然仍会不时跟我唠叨很久,但母亲不再会用教导或批评的语气,反而更多时候是与我闲聊,然后悄悄将自己的心思藏进话里。比如她会不经意地提起:“邻居家的孩子都有回家,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或是感叹说:“再过几天,你又要回学校了。”我不再对她的唠叨感到不耐烦,总是耐心地倾听,句句都有回应。现在的我眷恋母亲的唠叨,珍惜与她对话的时光,更希望她的话能多一点,再多一点。

人生路途中,母亲的话一直萦绕在耳畔。只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些看似平常的唠叨里,藏着母亲无尽的爱。今后,我也会让自己的话语盛满爱与依恋,再慢慢地都说给母亲听。

(作者系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2023级学生)

--> 2025-03-06 □李晓婷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4785.html 1 母亲的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