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07日

“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别策划

她 力 量

(CFP 图)

三人行 有我师

永不熄灭的一盏灯

□王亚君(泉州老年大学协会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外婆离开我们已整整45年。时间越长,外婆的形象越清晰、身影越高大,我们对她的思念也愈加强烈,每有酸甜苦辣,我们总是希望和她一起分享。

外婆的家在山区县城关街道边的“陈衙”里,那曾是五落大厝,飞檐翘脊、雕梁画栋,大厅上悬挂着康熙、乾隆亲题赠送的牌匾……荡漾着满满的历史文化气息。

外婆那“三寸金莲”的小脚,是她童年的噩梦、青春的囚笼、婚姻的枷锁,也让她愈加奋发自强。当英国人用枪炮和鸦片侵略了中国,外公因抽鸦片被榨干了钱财、摧垮了身子,是外婆颠着小脚,挑起了养家的重担。她日夜做手工,赚取微薄加工费维持全家生计,还送舅舅和妈妈上学。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身上的三座大山被推翻,外婆带头响应号召,用颤抖的双手解开层层的裹脚布,每天搓揉着早已变形的双脚,尝试迈开步伐迎接新生。渐渐地,她能站稳了,也走得更远了,虽步伐蹒跚,眼神却多了几分坚定。

父母工作忙,我们从小就生活在外婆家,外婆踮着脚,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送我们上学。后来,外婆年纪越来越大,眼睛得了白内障,因白内障摘除术未成功导致双目失明,她的生命就此失去光明。我脑海里始终抹不去的一幕,是外婆摸索着木板墙,一步一探地从房间走向厨房为我们烧火做饭的情景。至今我们仍然不解,已摘掉眼珠完全失明的外婆,究竟是凭借怎样强大的信念和对我们深厚的爱,才能把我们照料得如此无微不至?

无论何时何地,外婆总是那样的坚强,通过言传身教,让我们懂得去战胜困难,奋力前行。我不知道外婆是否上过学读过书,但她那些教诲我们的至理名言,却常在我的耳边回荡:“树大影大,量大福大”“给人欺负好吃好睡,欺负别人歹吃歹睡”“得帮人处且帮人,能饶人处且饶人”……这些朴实无华且充满哲理的语言,成为我为人处世的座右铭,伴我成长,指引我走过许多路、做过许多事。

1980年9月的一天,噩耗传来,艰难困苦中劳累、隐忍、奋斗了一生的外婆平静安详地走了。她活着如身后的凤冠山,坚强、巍峨、挺拔,躺下后则犹如门前的蓝溪水,平静、舒缓、不卑不亢。外婆把她的精神、气质传给了妈妈,传给了孙儿,传给了我,留给我们一生受惠无穷的宝贵财富。外婆,始终是我心目中的巾帼英雄,人生道路上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惠女精神铸风骨

□杨嘉红(福建中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省三八红旗手)

提到惠安,大家可能会想到“惠女水库”。1958年,为了应对干旱问题,在男性大多外出谋生的情况下,一万多名惠安女离家别乡,扛上锄镐、带着钢钎、挑着畚箕,在崇山峻岭间筑起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我的母亲刘琼华就是其中一员,她还获评“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荣誉称号。从小在母亲的熏陶下,惠安女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深深融入我的血液。

2003年12月,我和先生共同创办了建筑公司。从一名财务会计转行到建筑施工,面临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挑战,还有无数实际难题。对施工图纸和流程一窍不通怎么办?我从零开始,报名参加专业培训课程,逐步深读相关法律法规。对项目建设和工地现场不熟悉怎么办?我戴上安全帽下工地,与工人们交流经验,向工程师请教。

记得平潭的一个紧急项目因台风进度受阻,工程款拨付受到影响。为了安抚工人情绪,我驻扎在工地与他们一同赶进度,甚至每天拖着行李换住所,坚持了一个多月,最终顺利完成项目。类似的锻炼让我逐渐成长为一名业务能手,收获了诸多荣誉,并让公司成为省市县充分认可的优秀企业。

作为惠安县女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我肩负着更多的责任。我搭建平台,让更多像我一样的惠安女企业家在平台上坚定信念,迅速成长;同时,通过这个平台促进巾帼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当好大家的“贴心大姐”。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家,我始终铭记社会责任,积极捐资助学,慰问贫困老人和留守儿童,用实际行动书写忠诚与担当。

60多年来,“惠女精神”不断传承和发展,成为泉州乃至整个福建地区爱拼敢赢精神的象征。当我再次来到惠女水库,看到那片被岁月沉淀下来的草木葱郁,不禁想起母亲那一代人挥钎抡锤的英勇身影。她们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位女性勇敢追求梦想、弘扬美德、奉献社会,也激励了一代代泉州人在各条战线上不懈奋斗,让这座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母亲的家务哲学

□吴桐(中共泉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一级科员)

在我26岁的人生里,妈妈的出镜率大概有百分之八十。有时候我想,我就是她捏出来的陶土小人,是她浇灌出的小花,我的脚步叠印她的脚步,举手投足总有她的影子——比如,在很多时刻,我都不自觉地映射她独有的那套“家务哲学”。

2021年夏,贴着“应届毕业生”的标签,我这颗尚未熟透的芒果,浑身萦绕着青涩迷茫的气味,即将硬着头皮踏入未知职场。我焦虑得四处转圈,空气里都是流动的水汽,她一边洗碗一边盯着手里的海绵,跟我聊天:“记住,你现在就是一块海绵,每个人都值得学习,你要做的就是不断吸饱水分!”

像简白而精深的魔术,四两拨千斤,每每与不同同事打交道,我就不自觉切换到“海绵”模式,探寻其值得被“汲取”的闪光点。注意力一旦转移,面对陌生人的焦虑就神奇地抛到了脑后,心平静,工作也能专注投入。时至今日,参加工作三年有余,每到一个“新水池”,她的“海绵理论”于我仍然受用。

我每次出门前都慌慌张张拖拖拉拉,手头物件七零八落,她无奈地叹气,用闽南话教训我:“年纪轻轻的不要总是‘大船恶起碇’(做事架势大而拖拉)!”顺手放下扫帚畚斗,拍掉手上的灰尘,“要‘脚焦手焦’(手脚轻快),随时能出发。”

“精简”就此成为一项课题,贯穿生活。再看着眼前乱七八糟的书桌,头顶悬着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扫帚”马上就要掉到脑袋上,提醒我“脚焦手焦”。

二十多年来,在我学习和工作的航道上,有幸遇见不少榜样女性,她们果敢坚决、利落聪敏,灯塔般给我指引、照明方向。但转念想想,回头看看,我这一叶扁舟,多亏这一路有妈妈托举,才无数次地摆脱搁浅的困境。她就是我崇拜的女性。值此“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向她致以敬意——不仅是女儿对母亲,更是女孩对女性的敬意。

约 稿

《清源》副刊“五味斋”生活随笔版面主打专栏“三言堂”,每期刊发三位嘉宾就同一个话题拟写的小杂文,每篇六百字左右。要求题目自拟,轻松可读,观点鲜明,切忌空发议论。来稿请附生活照和个人简介。

下期话题预告:“学雷锋月”特别策划——

善意照亮人生

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我们都曾是他人善意的受益者,也都有机会成为传递温暖的使者。无论是给予他人的关怀,还是他人赠予我们的感动,皆是岁月馈赠的熠熠星光,恰似暗夜里彼此照见的萤火。诚邀您一同重温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分享助人或获助的感悟,让善意与温暖在字里行间传递、停驻与升华。

投稿邮箱:qingyuan@qzwb.com

(邮件主题请注明“三言堂”)

截稿日期:3月17日

--> 2025-03-07 “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别策划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5114.html 1 她 力 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