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10日

袅袅乡音

□曾剑青

(CFP 图)

清晨的小镇,是被海涛声唤醒的。那涛声从遥远的东海传来,穿过红砖古厝的飞檐翘角,越过燕尾脊上的晨露,轻轻叩响每一扇雕花木窗。这涛声里,藏着多少代渔人的期盼,又载着多少游子的思念。潮起潮落间,仿佛能听见郑和下西洋时船队的号角,能看见海上丝绸之路的帆影入画。

街市渐渐热闹起来。卖油条的老王支起油锅,滋滋的声响裹挟着面香,在晨雾中飘散。他的吆喝声带着浓重的闽南腔调:“油条,热腾腾的油条……”尾音拖得老长,像一根金黄的油条在空气中划出的弧线。隔壁卖豆浆的阿婆也不甘示弱,竹勺敲打木桶,边喊着:“营养豆浆……”殷切、热情的叫卖声里和着豆浆的醇香与甘甜,编织成市井的晨曲。为何不来一碗豆浆配油条呢?简直可以为自己绝妙的想法点赞,心中不禁一喜,美美地开始了一天的小镇之行。

挑担卖豆腐的汉子来了。扁担吱呀作响,竹筐里的豆腐随着步伐轻轻晃动。他的叫卖声短促有力:“豆腐,豆腐。”像极了古厝天井里滴落的雨声。豆腐不贵,主妇们闻声而出,将早已准备好的硬币轻轻拿捏,在手掌中摩挲着,叮当声中,一块块雪白的豆腐被小心翼翼地捧进青花瓷碗里。

巷子深处,老榕树的枝叶在晨风中沙沙作响。这声音让人想起儿时,祖母总爱在树下纳凉,蒲扇轻摇,讲述着陈三五娘的故事。树影婆娑间,仿佛还能看见她布满皱纹的笑脸,听见她哼唱的南音小调,踏着歌曲的节奏,我也学着哼两句,一种久违的家乡味道便在心间荡漾开来。

午后的祖厝里,天井里的每一寸阳光都弥足珍贵,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暖意,他们慢悠悠地聊着天,细一听,内容还是挺丰富的,家里家外、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可以说,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偶尔爆发出爽朗的笑声穿过天井,与檐角的风铃共鸣,在红砖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友情、亲情都被他们珍重地收藏在心底。

暮色四合时,开元寺的钟声悠悠传来。这钟声穿越千年,与清源山上的松涛相应和。寺前的西街上,有的小贩开始收摊,竹筐碰撞的声音,木轮车碾过石板路的声响,交织成一曲暮归的乐章。

夜晚的海风裹挟着咸腥,吹过洛阳桥的石栏杆。桥下的潮水轻声呢喃,像在诉说一个个远航的故事。远处的渔火明明灭灭,与天上的星辰遥相呼应。这景象,让多少离乡背井的游子魂牵梦萦。

在异国他乡的夜晚,这些声音总会在梦中重现。也许是街角飘来的炸物香气,也许是地铁站里陌生的方言,都会让人想起故乡的市井烟火。那红砖古厝里的欢声笑语,那石板路上的脚步声,那海风中的渔歌号子,都化作一缕缕乡愁,在心底最柔软处萦绕不去。

泉州的声音,是人间烟火的声音,是岁月沉淀的声音,更是游子心中永恒的乡音。无论走得多远,这些声音都会在记忆深处回响,像一条看不见的丝线,将漂泊的心与故乡紧紧相连。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每一个声音都是一首诗,每一首诗都是一段情,每一段情都是一缕剪不断的乡愁。

在声音的海洋里,我寻寻觅觅,看得见的、远去岁月里的记忆如花绽放,愉悦了前行的脚步。

--> 2025-03-10 □曾剑青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5301.html 1 袅袅乡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