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鲤城区户籍老年人口占比截至2024年,已达22.18%,面对“银发浪潮”的挑战,鲤城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路径,通过硬件焕新、服务提质、银龄赋能三向发力,让“老有所养”迈向“老有颐养”。
硬件焕新
解锁适老“新空间”
去年12月,鲤城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为全区范围内自主进行适老化改造的老年人家庭提供补贴,改造内容涵盖“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五个方面,重点支持老年人家庭厨房、卫生间等整体改造。
今年80周岁的曾阿伯是申请户之一,他家位于临江街道伍堡社区,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平常女儿上班、孙儿上学,只有曾阿伯和老伴在家。家里人原本就有了改造的念头,去年,通过媒体了解到这项惠民政策后,第一时间向街道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在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曾阿伯家的改造方案确定后,很快便有工作人员上门安装。除了加装智能门锁,曾阿伯家重点改造了卫生间区域,新安装了智能马桶、防滑扶手、恒温淋浴器和洗澡椅等设施,让老人的日常如厕和洗浴更安全、便利。“改造共花了1.6万多元,我们申请到了80%的补贴,算下来只承担了3000多元,省下了不少钱,政策真的太好了。”曾阿伯开心地分享道。
适老改造一小步,幸福生活迈大步。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为改善鲤城区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提升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居家生活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鲤城区将持续稳步推动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解决老年人居家生活难题,切实增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舒适指数。
服务提质
织密晚年“防护网”
“平时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吗?”“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来复诊。”一大早,鲤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十分热闹,不少老年人来此等候体检。当前,鲤城正全面开展为辖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的活动,为老年人的健康“把脉”。目前,鲤城共有4万多名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均可享受免费体检服务。“辖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提供体检服务,而且会依据自身情况设置不同的特色体检项目。”区卫健局工作人员表示,各中心会通过微信群、电话、中心公众号等渠道提前告知居民具体的体检事项,待完成体检后,再反馈体检名单给社区,以便社区掌握体检完成情况,确保辖区老年人应享尽享。
健康体检是鲤城推进养老服务的温暖缩影。为进一步加快补齐养老服务短板,有力推动鲤城居家社区养老事业发展,鲤城区着力打造“福见康养”养老服务体系,试点建设“物业+养老”项目,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增加养老服务市场供给,优化运营管理,逐步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嵌入式养老”联动机制。2024年,全区新建长者食堂3所、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2家,新增家庭养老床位超130张,扶持培优3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新增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80张,每万名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达20张,让老年人享受更加精准、便捷、专业的养老服务。
银龄赋能
激活治理“红细胞”
“小区加装电梯的事,我们开了三次协调会。”在海滨街道金山社区,社区离退休党支部书记黄婉颖戴着“红色银龄管家”袖标,正与居民代表讨论物业提升方案。依托“黄姐”调解室这个平台,她延伸服务触角形成了2支“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和1支厝边讲师队伍,组织社区老党员、银发人才主动走出居民“小家”,融入小区“大家”,围绕社区基层治理、政策宣讲、非遗传承、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余热。
像黄婉颖这样的“银发管家”,鲤城共有624名。该区创新组建208支“红色银龄管家”队伍,将离退休党员纳入小区治理体系。在开元街道泉山社区,庄碧芬挨家挨户宣传物业联建政策,提升小区居民知晓率、支持率;在常泰街道华星社区,“厝边头尾”议事机制解决电动自行车停放等问题20余件……“我们发挥老同志人熟地熟优势,构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管家’治理闭环。”区委老干部局负责人介绍,通过设立“老党员工作室”,培育“鲤·老有为”服务品牌,推动物业满意度提升了23%。目前,全区已有375名管家兼任楼栋长,形成“小事不出楼栋”的治理格局,让“银发智慧”转化为治理效能。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为”,下一步,鲤城区将进一步完善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举措,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不断增进老年人福祉,让广大老年人既能安享幸福晚年,又能发挥余热,在老有所养中实现老有所为,为推进鲤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银发力量。(李梦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