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王景然
非遗代表性项目木偶头雕刻(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福建省民间艺术家
与木为伴,刻木为偶。作为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第三代传承人之一,王景然虽已年过八旬仍夜以继日创作木偶头,用全部的热情传播传承这项古老的雕刻艺术。
王景然14岁拜师学艺,如今已近七十载风雨兼程,创作了一批批优秀的木偶头作品为海内外藏家所重视,作品频频在省内外展赛中摘金夺银,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民间艺术家、非遗代表性项目木偶头雕刻(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融媒体记者陈智勇
“化木为偶” 道尽人间百态
景气时佳堪耀里,然脂夜作赖兴家。在王景然家门口的这对“冠头”联是其从艺大半生的写照,这里也是他的工作室,被政府部门授予传习所、大师工作室、木偶头艺坊等称号。
“要做好非遗传承工作首先要有兴趣,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长期潜心研究,博采众长,化为己用。”1957年,王景然在泉州工艺美术公司师从木偶雕刻大师江加走之子江朝弦,开始学习木偶雕刻,从此与木偶头结下不解之缘,近七十年来一直浸淫在这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之中,“化木为偶”,道尽人间百态。其间,他还师从著名国画家、雕塑师黄紫霞先生,学习绘画和雕塑,并触类旁通,为传统木偶头雕刻工艺的掌握打下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木偶头雕刻在泉州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以“木偶之父”江加走大师雕刻的木偶头最具盛名。王景然继承了江加走的雕刻理念和技法,在传统技艺中融入西方雕刻技法,作品内容丰富,模样鲜活。同时,他还继承了江加走的创新精神,在江派艺术的基础上又向前迈出了步伐。“江派的木偶作品,以形写神,十分考验雕刻者的眼力和刀法。”王景然说,为此他潜心研究江派技艺,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加以创造,最终形成了雍容丰腴、神韵含蓄的艺术风格。
直刀削坯、斜刀细刻、圆刀打洞……从一块木头到一个完整的木偶头作品,需要经过一系列工序,王景然对此熟稔于胸,他创作的关羽、孙悟空、李贽等艺术形象十分传神,令人过目不忘,几乎每一件都是精品,代表了江派木偶头雕刻艺术最新的水准。
承唐宋遗风 弘扬木偶雕刻艺术
“江加走木偶作品,偶头颈部下缘左右稍宽,略呈椭圆形状,在抓形神相似方面,面部五形用手工雕刻,最考验木偶头雕刻者眼力、刀法,我的木偶头雕刻力求继承泉州木偶雕刻艺术的唐宋遗风,显现出雍容丰腴、神韵含蓄的艺术风格。”王景然说。
新世纪以来,王景然木偶头雕刻艺术日臻成熟,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在全国、全省专业展赛中摘金夺银。其中,2001年,木偶头雕刻系列作品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2011年,木偶头雕刻系列作品荣获第六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2012年,木偶头雕刻系列作品荣获第七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2013年,木偶头雕刻系列作品荣获第七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2015年,他获得第七届海峡文化中华工艺精品最佳传承奖。
木偶头作品《李贽》和《六头美猴王》是王景然较满意的作品。《李贽》在雕刻中添加西方雕塑艺术,通过面部肌肉感,体现出李贽爱憎分明的精神。在面部表情上,线条上着意精神刻画,把一个睿智、勇敢的大无畏学者形象活脱突显出来。《六头美猴王》则利用杠杆原理,在传统形象的母体上增加了五个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变形“克隆”的猴面,以一动全动的连锁形象,表现了孙悟空的善变功能,丰富了舞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如今,王景然每月还到泉州非遗馆进行现场制作展示,让广大市民和游客沉浸式体验泉州木偶头雕刻项目。“只要大家愿意学,我都尽力教。”王景然表示,木偶头雕刻艺术市场空间十分有限,年轻从业者生存艰难,不少学徒中道改行非常可惜,希望政府部门给予更多扶持政策,让更多优秀的传承者参与其中。令王景然欣慰的是,徒弟黄国顺已是省工艺美术大师,为木偶头雕刻艺术传承发展起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