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产业链的“强链密码”,藏在联动赋能的深入实践中。安溪县联合德化县举办“茶瓷融合”活动,开发联名产品,通过直播带货带动茶产业综合产值增至416亿元。在丰泽区,泉州先进院拆分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孵化通维科技、工研智高等7家企业,天大研究院孵化桐兴科技(新材料)、玻尔光电(半导体)等5家企业,填补产业链空白。泉港区秉承“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理念,打造乙烯、丙烯、丁二烯、苯、对二甲苯、液化气、电子化学等7条优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链的填平补齐和关联性发展,截至目前,共引进项目20个,投资总额198亿元,引进北瑞生物制药、飞轮储能等民营重大项目7个,投资总额达75.8亿元。泉州开发区为突破土地资源约束、技术转化瓶颈和高端人才短板,选择在上海设立科创飞地。近日,泉州开发区上海科创孵化园在上海红隅科创园正式揭牌,将着力实现沪泉两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全程护航 创优“帮督一体”治理生态
当督查考评从“事后追责”转向“全程护航”,当部门协作从“物理叠加”升级为“化学融合”,这种“帮中有督、督中带帮”的实践,见证着政府服务从“被动回应”到“主动破题”的深刻转变。
当永春华膜环保公司在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不动产登记证等相关手续遇到疑问时,一场特殊的“接力赛”在职能部门间展开。县一级现场协调,外山乡政府牵头,县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并指定一名外山乡分管领导作为专员,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负责做好业务主管部门、蓬壶镇、企业和中介机构四方的沟通衔接,全程帮代办建筑施工许可证、不动产登记证等相关手续。目前,已完成不动产登记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正在办理中,并同步进行地勘,预计3月完成办理。
“问题清单就是督办清单”,几个月来,类似的故事不断上演,部门协同的“化学反应”在项目一线持续释放。在鲤城,区委督查室、效能办联合督办,推动相关部门“组团解题”,解决汉威机械用工短缺问题,协调鸿福化纤用地审批,保障项目按期投产。在南安,闽发铝业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年产4万吨高性能铝合金铸棒生产线项目,项目在前期手续办理过程中亟需政府帮助疏通堵点。随着南安市“入企问诊”,工信、资源、住建等部门现场开出“药方”,现场召开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会,指导企业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预计6月投入生产。
在惠安,为提升福建长塑实业有限公司研发创新能力、产品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惠安县开展精准调度服务,网格化专班助企,构建由县工信局干部牵头、多部门联动的“一对一”服务专班,建立“收集—交办—反馈—评估”闭环机制,通过定期走访、线上代办、人才帮扶等举措,为企业提供研发立项、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推动校企通道共建。目前,该公司已和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研究院签订项目开发协议,拟合作推进“高阻隔抗菌双向拉伸尼龙薄膜”项目研发及产业化,正在申请省级区域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支持。
在洛江区,省级重点项目新源重工5G智能数字化工程机械制造产业园正在建设中,但资金缺口这一因素影响着项目进程。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洛江区统筹工信、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指导企业做好厂房层高论证、办理工规证等前期工作,并针对项目存在的资金缺口问题,指派工信部门专人服务,推荐项目成功列入工信部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和省重点技改项目,预计可获3亿元贴息贷款授信,赋能企业发展“加速度”。
这样的“帮督一体”并不是一时的行动,而是长期的实践。市服务重点企业专班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专班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进一步贯彻落实《泉州市挂钩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工作方案》,推动挂钩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工作做深做实,落实常态化沟通联系企业的服务机制,强化专班调度、专人协调、专项帮督,切实由“进企”向“助企”转变,推动企业问题真解决,挂钩服务工作出实效。通过“政策找企”“送政策入企业”“免申即享”等方式,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各级政策,协助企业梳理符合自身条件、可优先享受的政策条款,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