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18日

安溪北大考古合作成功探索新模式

形成“考古—保护—育人—惠民”一体化经验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孙灿芬)记者近日获悉,安溪与北京大学近年来联合开展系列考古合作,探索开创全新的校地合作教研模式——“安溪模式”,形成“考古—保护—育人—惠民”一体化经验,在更大范围推广。

2019年,北京大学与福建省签署新一轮省校战略合作协议。以此为契机,2019年至2021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泉州市文旅局、安溪县政府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显示该遗址为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展示出宋元泉州海洋贸易对泉州内陆腹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这一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反映了泉州的海外贸易体系及多元社会结构,完善了遗产价值要素体系,助力“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申报世界遗产。

基于良好工作基础,2020年底,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与安溪县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安溪教学研究基地协议书》,着力于深化冶铁手工业相关研究、持续开展考古发掘、文物调研,挖掘文化内涵,开展公众活动。特别是申遗成功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继续配合安溪建设遗址博物馆及考古工作站,承担遗址规划项目、持续开展冶金实验考古、举办全国优秀中学生暑期夏令营,依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安溪教学研究基地,建设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福建分库,还立足推动泉州安溪历史文化研究和经济建设,立项开展泉州、安溪地区外销瓷科技数据库建设等5个课题。

记者了解到,双方这一合作开创了北大考古文博领域全新的校地合作教研模式——“安溪模式”,即在原有“调查—发掘—整理—编写报告”的基础上,新增保护利用、实验考古、公共考古、信息化等环节,探讨考古教研与当地经济、文化振兴相结合,在考古发掘、遗址保护利用、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在安溪举办的全国优秀中学生暑期考古夏令营和冶金实验考古暑期课堂为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考古兴趣和专业素养,也影响了当地许多村民和文化遗产爱好者成长为文化遗产保护者、讲解员,成为当地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的生力军。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已在其全国各个田野考古工作点推行该模式、经验。

--> 2025-03-18 形成“考古—保护—育人—惠民”一体化经验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6371.html 1 安溪北大考古合作成功探索新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