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张沼婢)每次视力筛查后,经常有家长拿着体检报告焦急询问医生:“孩子远视度数只有50度,是不是快近视了?”记者就此采访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眼科陈银河医生,为大家解疑释惑。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远视眼”,新生儿的屈光度数平均为+2.50—+3.00D,这种生理性远视我们称之为“远视储备”。它如同视力的“储蓄账户”,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消耗,部分儿童青少年在6岁前即已用完远视储备,过早透支则会导致近视。
根据《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专家共识(2022)》,3岁前应保留+2.00D—+3.00D远视储备,6岁时约为+1.38D,8岁降至+1.25D,12岁左右趋于正视。若6岁儿童远视储备低于+1.00D,未来3年近视风险将大大增加。
当远视储备耗尽后,逐渐发展为近视,若不加干预,眼轴继续增长,则近视增加过快,并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
由于每个孩子的用眼习惯不同,不同年龄孩子远视储备的消耗速度不同,所以还需要结合视力、眼轴、角膜曲率等情况综合判断。
当孩子出现“远视储备”不足情况时,建议3个月复查一次,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做好近视预防工作。近视一旦出现,就是不可逆的,只能矫正、无法治愈。所以,一定要注意采取如下防控措施。
加强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可使近视风险降低50%。阳光刺激视网膜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增长。全光谱光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改善巩膜胶原结构。可分次进行(如课间休息+放学活动等),上午10点前、下午3点后,避开紫外线峰值。树荫下、阳台等非阳光直射环境同样有效。
用眼行为管理。遵循“20—20—20”法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远眺6米外20秒,减少调节痉挛。读写姿势三联动:书本/屏幕与眼睛保持33厘米(一尺);书本与桌面呈30—40度角,减少颈部前倾;使用全光谱台灯(色温4000K,照度500—1000lux),背景光同步开启。
睡眠与营养。小学生需10小时睡眠;均衡饮食,避免过多摄入糖类,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D、维生素A的食物。
另外,远视储备濒临耗尽时,可考虑低浓度阿托品(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平光离焦眼镜、调节灵敏度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