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18日

亲近麦子

□张家鸿

《亲亲麦子》张佐香 著古吴轩出版社

在张佐香笔下,一切皆有形。文学是务虚之举,写实之文字,尤其夺人眼球。对惯于务虚或形而上的作家来讲,若无仔细的长久的观察,写实实在不易做到。在散文集《亲亲麦子》中,张佐香一次次写她眼中见到的物与景,让情感之表达有了坚实的支撑。与那些只会表情达意的作家相比,这才是真正的、赤诚的、深刻的热爱。

《兰韵》写作之缘起是对兰花模样的细致描摹。“整个花株疏密有致,花叶相间,一片片狭长的墨绿色的叶子透着不可侵扰的尊贵,淡黄色的花朵半舒着鲛绡似的瓣,中心探出嫩黄纤细的蕊丝儿,袅袅婷婷临风而立。”《四月的蔷薇》中的蔷薇是这样的:“柔和的春光里,红艳艳的花朵在翡翠般油绿发亮的碧叶间亭亭摇曳。鲛绡似的花瓣儿中心探出纤细嫩黄的蕊丝儿,底部是几片舒展的浅绿色的花托。”写它们,既写它们的模样与形态,更写其风姿与骨气。这是扎实的书写、完整的书写、深刻的书写。然而,张佐香并未停留于此。若停留于此,她的文字将与多数人同流,而缺少卓异之处。

张佐香之深刻还在于横贯中西、纵贯古今的挖掘与审思,她品鉴古人言行与作品的文字,都指向高贵、今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人格魅力。单纯,是蒙田冥思苦想创作启发人类的随笔,是弗洛伊德穷尽毕生心血写出探索心灵的巨著,是巴尔扎克描绘人间画卷的《人间喜剧》,是梵高饱蘸笔墨画出的向日葵,是贝多芬谱写出的慷慨激昂的《命运交响曲》。正因为此,她笔下的文字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与通透的人文情怀,拥有值得咀嚼的内涵。

表达热爱与敬意的同时,张佐香多有反省的文字流淌。故而,她的散文不是单向的,不是独一维度的,既有歌颂又有反省,既有向前亦有退后。她固然有热爱,却不是狂热的、失去理性的,反而保持难得之清醒。《推开幸福之门》中,她写道:“幸福不在我们身外,但是我们常常向身外找。很多人并非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构建自己的人生与生活。”向外的谋幸福,自然与地位、权势、金钱、物质有关,正是与内心的幸福感背道而驰。《洁净之莲》中,她的反思指向他人,更指向自我。“我们能像莲一样,从这个充斥着妍媸清浊的尘世之中,用明朗澄澈的心灵找到智慧吗?”在《美在功利之外》中,她也有类似的反思。“许多人为了寻求名利,在生活的洪流中忙忙碌碌,疲惫不堪,无暇审视身边的花朵,谛听头顶的鸟鸣。面对大自然美的馈赠,人们的耳目往往被功利掩盖,对美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许多人同样包括她自己,这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批评,而是将心比心的平等书写。

源于此,她的观察视角不是俯视的,而是平视,又常常是仰视的。

在张佐香眼中,“树木是沟通大自然与人的心灵的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借助树木的昭示,人能够体察到天地造化中的灵性,感知自己灵海的波澜。”因此,她的文字不止于深意,更有诗意。有的读者,可见其深意,有的读者,可感其深意。如若深意与诗意兼得,那实在是美妙无边的。树是多情的,人才是多情的;人是多情的,树也跟着多情起来。

因为蕴藏诸多精神特质,《亲亲麦子》就不是一册单维度的散文集。张佐香说:“我们焦躁的心灵需要澄清,有时凭借一朵鲜花、一汪清泉、一片流云,有时凭借一段文字、一幅图画、一份真情。”《亲亲麦子》是张佐香的心灵之书,也是读者的幸福之书。它提醒读者,人从何处来;它指引读者,人往何处去。

--> 2025-03-18 □张家鸿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6387.html 1 亲近麦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