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对夫妻多次发生肢体冲突,近年来,丈夫更是多次电话威胁,并通过手机游戏向妻子李某发送恐吓、骚扰信息,妻子遂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相关规定,裁定禁止丈夫以口头、通讯或者其他方式威胁、恐吓申请人。就是说,法院认定这名男子通过游戏发送恐吓、骚扰信息属于家庭暴力。目前该裁定已生效。(《广州日报》3月15日报道)
刘天放点评:去年12月,公安部、中央政法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暴力告诫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其中明确,公安机关认定家庭暴力事实的基本证据条件,包括记录家庭暴力发生过程的视听资料,如电话录音、短信、即时通讯信息、电子邮件等电子数据等都算家暴证据。在我国,人们对家暴的认识较晚,对什么是家暴,家暴的范围和受害的对象、程度、后果以及法律认定等,还比较模糊。因此,发送恐吓、骚扰信息属家暴是一堂普法课。反家暴任重道远,不仅要严惩施暴者,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才能使施暴者对法律产生敬畏,也使更多人免于家暴之害。
小区树木修剪 应该规范
●自去年年底至本月初,多名市民反映宁波市多个小区内部分树木的枝叶被“一剪没”,只剩光秃树干。惊蛰过后,又到了修剪树木的好时节。小区树木该如何修剪,成了宁波多个小区居民热议的话题。管理部门称,给树木“理发”要按标准来。(《宁波日报》3月15日报道)
王军荣点评:小区树木修剪,不仅关乎小区的美观与绿化,更反映出城市绿化的科学管理水平。因此,小区树木修剪,不能想剪就剪,不能乱剪一通,必须规范起来。否则,“一剪没”的情况很容易出现。小区树木被过度修剪,一方面是因为部分物业或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绿化知识,误将过度修剪当作维护树木生长的有效手段。但这么做,可能会严重破坏树木的正常生长结构,甚至可能导致树木死亡。另一方面,可能存在为了追求短期的整齐美观,或者出于便利管理的考量,而采取这种简单粗暴的修剪方式。尽管有的小区在修剪树木前会将修剪方案进行公示,听取小区居民的意见,但由于缺乏相关标准,意见难以统一,很难做到科学修剪。应建立标准规范,对修剪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公交课进校园 生动实用
●日前,西安公交集团第五分公司联合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开展“公交课堂进校园”主题活动,公交志愿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幻灯片和示意图,为在校大学生讲解安全乘车等相关知识,并现场演示无障碍设施使用方法和应急急救方法。(《劳动者报》3月16日报道)
赵杰昌点评:交通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遵守交通规则,不仅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还能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西安公交集团第五分公司开展“公交课堂进校园”主题活动,通过理论讲解和实操体验,不但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堂,也让他们系统了解候车、乘车及下车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应急急救、非机动车骑行规范等内容。这些交通安全知识很实用,在增强同学们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能护航他们的人身安全。要做好交通安全工作,宣传教育引导是重要举措。笔者期待,各地交通主管部门、运输企业等,能经常性开展类似于“车轮上”的安全课这样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市民、学生都能上好交通安全课。
电池回收乱象 亟待治理
●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存在一条隐秘的灰色产业链。上游无资质的黑工厂回收大量动力电池后,经暴力破拆等程序,将废旧电芯转卖给电动自行车维修店、锂电池专卖店以及一些小作坊。这些下游商家再将废旧电芯组装,作为电动自行车用电池售卖给普通消费者。(《羊城晚报》3月16日报道)
杨玉龙点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4亿辆,其中锂电池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5000万辆。与之相应,动力电池的退役量逐年上升,当前我国已进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动力电池回收乱象不容小觑。诚如媒体报道的现象,旧货翻新冒充新品,超标电池隐患重重;上游回收市场失序,隐蔽交易逃避监管。动力电池回收乱象亟待治理,加强市场监管至关重要。除了加强日常监管外,还要加强溯源,对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记录。值得注意的是,小作坊难治的背后,涉及了多方管理的难题,这也正需要工信部门、商务部门、工商部门等联合发力,针对动力电池、报废汽车形成长效执法机制,对于不合规范的企业依法加强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