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DeepSeek走红以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各类创新频频涌现。当前,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之下,人工智能正在深度重构消费市场的运行逻辑。在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企业要如何实现有效创新?又要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创新如虎添翼?本期民企会客厅与您共同分享。
本期主持:黄文珍
嘉宾名片:
市场、技术、管理三位一体 精准定位创新
主持人:在市场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多样化的当下,您如何理解创新?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
林四南:紧跟时代窗口和转型机会,是产业持续进步的关键。回顾过去几十年,我们认为企业要做好创新,需要从市场、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深入思考。我们从市场启发、产品研究、生产技术研究三位一体重构创新,以场景为中心研究产品和市场。管理创新也非常重要,管理的核心是建立激励机制,人力创新需要体制和激励机制的驱动,没有激励机制,团队和企业就无法充分激活社会资源。
蔡增熠:过去讨论工业设计,大家往往认为只是对外观或产品形态进行提升改良。但随着社会发展,以早期苹果为代表,工业设计贯穿整个产业,涵盖品牌思维,能够引导产品开发流行趋势。工业设计师要以消费端为导向,研究新生代用户喜好趋势。如果家居行业能跨界融合其他行业的新技术或表现形式,将为企业产品开发分析提供有力支持。工业设计有别于艺术,好的产品设计要能市场化,能解决人们日常问题,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设计师必须懂工艺、技术,也要懂市场。目前,院校和产业合作还不够紧密,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大二大三就建议去工厂实习、熟悉生产线。
插上AI翅膀优化供应链创新 实现降本增效
主持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对于企业而言,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路径在哪里?
林四南:AI私有化部署和学习应用,对众多企业而言是值得关注和探索的领域。我们已经在探索AI在企业办公方面的应用路径,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AI办公全面应用。我们关注如何让AI技术更具成本效益,人人都能使用,所有企业都能应用。AI产业的发展,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将AI技术融入企业办公和未来制造业数字大模型中。AI的关键在算力、算法、数据,对企业就是要做好数据沉淀。我们要关注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将领先技术与行业、企业相结合。这是一个不断构建和探索的过程,即使这些技术看似与卫浴产业没有直接关联,但实际上,在未来两三年内可能就会对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潘鹏章:基于DeepSeek语言大模型,未来一定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多变化,并最终融入各行各业。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结合更多大模型,在整个产业集群、企业和个人层面打造属于行业的AI模型。企业可以学习希音的生产和供应新模式。中国跨境快时尚平台希音利用AI模型和市场分析等多种手段,能提前6个月研判流行服装款式、数量和尺码,精准匹配度达到90%以上,这是一个重大的供应链重构和改变。未来,供应链的优化是创新的方向,通过AI助力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当人的行为和情感数字化或线上化时,货币也会走向数字化,未来货币最核心的价值是数字创造的价值。
蔡增熠:我们会积极拥抱新的头部平台,中小型企业虽然难以投入AI前端研发,但可以与先进平台交流互动。在应用端和设计领域,人工智能大幅提升了效率,比如制作短视频,以前成本高,现在用人工智能训练十几秒就能完成,还能在新平台传播,扩大产品面向群体。
用户导向让科技提供人性化服务 关注细分赛道
主持人: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对设计、生产、营销全链条的重构,传统制造业要如何抓住时代的趋势,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林四南:我们要站在用户角度去做产业。经过10年努力,如今我们的智能马桶价格降至1500元左右。我们始终认为,无论做什么,最终都要实现让科技为人性化服务的核心目标。实施过程中,遵循自上而下、由易到难、由粗到细的原则。
潘鹏章:建议由政府牵头,全行业参与进行深度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创建数字孪生产业。在全球数字产业竞争中,先机非常重要,未来数字产业世界可能只有头部企业,没有中小企业。所以,第一个落地建议是主动对接类似华为的精益管理改造全链条模式。其次,主动拥抱AI项目服务,例如DeepSeek、华为模型以及设计模型等,还可以引进具有AI和设计功能的平台等。同时,主动与抖音、短视频和小红书等大平台合作开发新供销平台。在营销创新上,建立更多异业联盟。最后,学会生产专属的数字资产。
蔡增熠:去年年初我们为小米推出带智能显示预排冷水的产品,解决技术难题后,单品客单价从7999元提升到13999元,连续几个月销量破万,智能产品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好看好用,也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泉州的智能家居领域产业链很完善,但在新的AI时代或互联网时代,智能卫浴中涉及的加热或阀芯等核心部件仍有发展空间,核心组件领域还没有独立发展的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在细分领域有很大发展潜力。大家应该关注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和有前景、技术的细分领域赛道,投资这些领域可能会带来巨大增值。
记者手记
在AI热潮中
聆听创新心跳
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毋庸置疑是时代的热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的“身影”。从产业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在与制造业逐步深入的融合中,正重构着产业的创新链,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
春江水暖鸭先知。泉州有不少企业家已清醒地认识到,跟随人工智能迭代升级的步伐,制造业的创新正卷入从“机械跃升”向“认知革命”的变革洪流当中。打开人的思想格局是企业拥抱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的前提。事实上,这些年来,已有一些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摸着石头过河,而DeepSeek的问世让企业的试水“如虎添翼”。
不可否认的是,融合之路依然充满挑战。不少企业反映,制造业数据格式多样、标准不一,数据资源整合并非易事。同时,技术落地成本高,设备购置、系统开发与维护费用不菲,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而既懂AI又熟悉制造业的复合型人才稀缺,限制了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让人欣喜的是,为突破这些困境,各级政府已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数据开放共享;龙头企业正积极探索AI新场景应用,发挥“头雁”效应;大院大所则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未来已来。在这场变革中,最深刻的冲突不是人机替代,而是认知范式的转换。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本质上考验的是人们用AI拓展认知边界的勇气。让我们期待产业更美好的明天。(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