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21日

文化返乡,是回归更是出发

□周培尧

“我用一生的时光在故乡大地上写诗。”近日,泉州籍文化名人周智琛应邀返乡,先后在“温陵讲坛”作《故乡是伟大的容器——论文化返乡和在地创生的可能性》、在2025年泉州市“双优秀”人才调研交流活动上作《超级文旅 超级创意 超级传播——泉州构建超级城市IP的生态位和方法论》两场主题演讲,建言成立“泉州文化返乡全球联盟”,引发热烈反响。

“文化返乡”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稍显陌生的词语,却是相关主题演讲最闪耀的思想火花,也精准描摹了文化名人反哺故乡的文化现象。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外延式转向集约型内涵式之时,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为人们更好地思考人与城的共生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归来,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文化返乡”是以故乡为母体、以文化为纽带的创作回归,这种现象在泉州不乏生动的实例。泉籍著名艺术家蔡国强的艺术创作就深受泉州这座城市人文和精神特质的影响,无论是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同文、同种、同根生》,还是惠屿岛的《天梯》,抑或是秀涂村的《红帆》,都深深刻印着浓浓的故土情怀;从《红孩儿》到《幸福生活》再到《妙谛因心》等多个系列,从安溪县城走向国际的雕塑艺术家陈文令,回到家乡建设金谷溪岸艺术园,使其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大地艺术展,一个“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乡村艺术公园;泉籍著名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铭铭同样从故乡泉州出发,学术足迹遍布海内外,近年来则频频回泉,担任小山丛竹书院山长、扎根基层做学术研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祖辈辈脚踏的土地上……可以说,泉州已从一个地理上的名词,演化为文化精英们精神上的原乡。这种人与城的互融共生关系,也印证着泉州这座世遗之城强大的文化滋养能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多元包容的精神与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泉州城市鲜明的个性,也是城市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要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持续擦亮城市文化标识,使泉州丰厚的文化资产灵动起来,借助返乡文化人士兼收并蓄的文化再造能力,赋予城市文化全新的表达形式,并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是一条捷径更是一条通途。特别是在文化传播更加具象化的今天,返乡的文化名人不仅能成为城市最有辨识度的文化符号,亦能成为城市精神气质最好的代言人,对于城市推广而言更能起到借力打力的独特作用。

人才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决定着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正因此,2024年泉州启动“家燕归巢”行动,更加精准有效吸引在外优秀泉籍人才参与家乡建设,实现人才回引、项目回乡、资金回流、智力回哺。通过“引人、聚人、留人”,使得更多的在外泉州人产生情感联结,形成价值共同体,进而成为城市活力的核心驱动力。说到底,城市文化更新的本质是城市功能的再造,是社会关系、文化生产、经济功能更新的系统化工程,这就要求城市在广纳贤才激发创新创造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厚植文化土壤,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人与城的良性互动创造有利条件。

在城市竞争激烈的今天,城市文化已成为决定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把“文化返乡”当成一个深谋远虑的系统工程来抓,加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让城市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使得回归的本土人才成为城市的智力宝库,并让“文化返乡”成为城市连接过去、观照当下与走向未来的新路径。

--> 2025-03-21 □周培尧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7084.html 1 文化返乡,是回归更是出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