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21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谢志斌:

情系安溪 焕彩高甲

谢志斌近照(受访者 供图)

人物名片

谢志斌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区县院团分会副会长

福建省戏剧家协会青年艺术委员会委员

泉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泉州市高层次人才

泉州市文化艺术优秀人才

安溪县高层次人才促进会副会长

安溪县戏剧家协会主席

“小”剧团,“大”作为。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谢志斌于2013年8月就任以来,坚持“出人、出戏、出精品”的理念,将一个县级剧团打造成为名扬海内外的艺术团体,创作编排的新编高甲戏《李光地》《莫耶·延安颂》《冯谖与孟尝君》参加福建艺术节·全省戏剧会演,连续三届荣获优秀剧目奖(一等奖);主持申报的“高甲戏《凤冠梦》表演人才培养”“高甲戏《玉珠串》巡演”“高甲戏《凤冠梦》巡演”三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主持申报的高甲戏《凤冠梦》《玉珠串》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戏曲像音像演员(剧目)录制工程。

2021年,谢志斌拍摄国内首部高甲戏电影《玉珠串》,荣获第十九届中美电影节年度最佳戏曲电影奖和首届“电影中国”戏曲电影大展优秀影片。一直以来,谢志斌应邀组团赴新加坡、科威特、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推动泉州优秀戏剧文化出海。 □融媒体记者 陈智勇

全省戏剧会演 连获三届一等奖

“创作是院团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谢志斌说,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始终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院团工作的中心环节,深入挖掘安溪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时代精神。多年来,他创作出了高甲戏《李光地》《莫耶·延安颂》、茶文化情景剧《铁观音》等一批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艺术作品,让高甲戏“叫好又叫座”。

2024年10月至11月,高甲戏《冯谖与孟尝君》获得第二十九届福建省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一等奖),该中心继《李光地》《莫耶·延安颂》连获全省戏剧会演剧目奖(一等奖)后再获殊荣,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届获得一等奖殊荣的县级院团。

“《冯谖与孟尝君》剧中以孟尝君和冯谖的形象塑造,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涉及忠诚、仁义、孝道等传统价值观。剧中结合高甲戏的剧种特色,巧妙运用高甲戏的艺术特点,设计了‘鸡鸣’和‘狗盗’两个丑角人物,亦庄亦谐、悲喜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与冲击力。”谢志斌说。

谢志斌还积极推动高甲戏与茶文化融合发展,参与创排全国首部茶文化情景剧《铁观音》。该剧融合了安溪高甲戏、铁观音茶艺、原生态茶歌、南音等安溪特色,讲述了安溪铁观音的前世今生。今后,这部作品还将推进实景演出版本,常态化进行实景演出。

传承安溪高甲 培育多彩“戏曲之花”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谢志斌参加工作以来,在剧团创办的安溪艺术学校办学工作中,先后担任戏曲专业教学、教务主任、常务副校长,辅导学生参加省市专业比赛多次获奖。

多年来,谢志斌十分注重安溪高甲戏传承。在剧目传承上,借力各级文艺项目,让高甲戏经典剧目焕发生机、活态传承。其中,高甲戏《凤冠梦》表演人才培养、高甲戏《玉珠串》巡演项目先后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人才培养上,委托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泉州艺术学校招收戏曲表演专业,为高甲戏的传承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开展高甲戏进校园活动,为高甲戏的传播和发展储备人才。在人才交流上,与省内外知名院团开展文化走亲,交流演技、联袂演绎,助力青年演员迅速成长。

1996年至今,谢志斌20多次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参演《老鼠嫁女》《群丑献艺》《送珠》《相马》《金龙戏珠》等节目;在大型纪录片《清水祖师》中饰演清水祖师,参加2013年第九届中美电影节荣获“最佳中国纪录片金天使奖”;坚持开展戏曲进乡村、进校园活动,被福建省文联授予2018年“新时代 新征程——福建文艺下基层”文艺志愿者服务活动先进个人;2024年3月,组织高甲戏《李光地》赴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参加“文艺倡廉”福建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晋京展演活动,广受好评。

“安溪是全国著名侨台大县,高甲戏承载着一代代华侨华人的集体记忆,安溪高甲戏多次访演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为海外侨胞送去慰藉乡愁乡思的乡戏乡音。”谢志斌表示,今后安溪高甲戏将继续讲好“侨”“台”故事,在海峡两岸和海外舞台唱响泉州好声音,为扩大闽南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作出努力。

--> 2025-03-21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谢志斌: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7176.html 1 情系安溪 焕彩高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