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发起呼吁,希望学校取消体测中的3000米项目,引发了广泛关注。他们认为,体测项目应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安全性,避免因高强度的运动对学生健康造成潜在风险。(3月19日潇湘晨报网)
这几年,各级教育部门、高校对大学生体质问题变得重视起来。如推出3000米体测的大学就有不少,除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还有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与此同时,仍有一些高校不够重视大学生身体素质,让大学生体育锻炼处于“放羊”状态,身体素质相比中小学时反倒有所下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3000米体测项目遭到一些学生质疑,他们希望取消这一项目,也确实在于3000米长跑属于高强度高负荷的运动项目,一些“脆皮”大学生可能难以适应这项剧烈运动。对于学生的建议,学校要慎重考虑。如建议取消3000米长跑的学生有多少,不能因为有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发起呼吁,就将此视为一种“普遍民意”。如果因为有人建议取消3000米体测就马上取消,又有人建议恢复3000米体测又马上恢复,这样的体测项目也就失去了科学性和合理性。
长跑等一些高强度高负荷的运动项目,一直为不少学生所畏惧,但要看到,长跑等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也对身体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如长跑能有效锻炼人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提高耐力,同时,长跑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正因如此,中考才会设长跑为必考项目,一些高校才会设置3000米体测。
当然,学校设置高强度高负荷的运动项目也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学生体质较弱、患病、身有残疾等等,对他们就要“网开一面”,不必强求他们完成3000米体测。同时,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比如让运动项目变得更有趣,多设一些特色课程,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等,实行“精细化体育教育模式”等。关键要能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让体育能够真正融入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总而言之,长跑等高强度高负荷的运动项目不该成为横亘在学生成长路上的“大山”,而应成为实现教育良性链接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