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24日

余甘丛林

□何碧峰

“油柑易嚼回生味,石磴难攀着袜移。”春色正浓,走进余甘丛林,小巧玲珑的余甘花已迫不及待地零星绽放,香气袭人。

余甘又名油柑,是生长于低山丘陵,土壤偏酸性地区的闽南小“娇果”,因其“初尝味涩,久而回甘”的独特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每年入冬之际,漫山遍野的余甘已陆续成熟,像碧珠一样挂满枝头。余甘果实胖乎乎的,在阳光下玲珑剔透,泛着嫩绿油光,显得格外诱人,“外在美”和“内在甜”并存。顺手从树上摘个余甘放入嘴里,酸溜溜的,还带点苦,不过,慢慢地嚼,余甘就变甜了,细腻而酸爽。

家乡广阔的余甘丛林,栽培历史悠久,汉晋、唐、明等古农书中都有记载。历经风雨剥蚀,古树坚韧不拔。每一颗果实都以丰收的姿态证明生命的坚毅,如同惠女精神,坚韧、包容。

余甘果树一株多用途,蕴含着丰富的本草智慧。它的果实既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李时珍《本草纲目》称:余甘“主治风虚热气,丹石伤肺,久服轻身,延年长生,有解金石毒,解硫黄毒。”

零落的几棵余甘树很是渺小,但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的余甘林便绘成一幅舒展的美丽画卷。置身于茂密的余甘丛林中,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那种鲜活的生命力透过叶子、树干传递。

历千年沧桑历史,诉古树悠悠岁月。余甘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果实,还承载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朝正德皇帝下江南,路过惠安一村庄时,在路边歇脚,口渴了,随从从路旁采一颗余甘果给皇帝解渴,皇帝吃后,如饮甘露,龙心大悦。后来人们把那棵余甘树保护下来,树边立了个“皇帝甘”的石碑,现在这棵树虽已有630多年的“高龄”,仍然年年结果。

这个传说不仅让余甘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也让乡村孩子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留下童年时光中难忘的佳果记忆。舌尖上的美食家还用这一颗颗泛着金黄色的小果子制作冰糖葫芦,形成难以忘却的风味。

如果说生活是场修行,那么品尝余甘便是一场味觉的洗礼。回甘如诗,轻拂过味蕾的每一个角落,留下无尽的甘甜与遐想,这就是大自然的馈赠。这份甜蜜,终将伴随我一生。

--> 2025-03-24 □何碧峰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7413.html 1 余甘丛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