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25日

党建引领聚合力 服务升级惠民生

鲤城区启动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提升工作三年行动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日,《鲤城区推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提升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印发,提出26项具体举措,聚焦全员参与、全域物业、全面提升及党建引领好、治理机制好、服务品质好、邻里关系好等“三全四好”,探索建立住宅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力争到2027年年底,打造出“全域幸福家园”鲤城样板。

红色引擎驱动

筑牢治理根基

基层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主心骨”。鲤城区将构建“区、街、社区、小区、楼栋”五级穿透式组织体系,做实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重点抓好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支队伍”建设,推动“楼栋长+楼长助理+志愿者”模式常态化运行,推动党组织深度嵌入小区治理末梢,力争在2025年5月底前,小区成立业委会(不含临时物管会)占比达80%以上,2027年年底覆盖率达95%。

选优配强治理队伍方面,方案明确,重点抓好小区党组织书记、业委会主任、物业经理“三个一把手”队伍建设,建立推选把关和评星定级“优胜劣汰”长效机制。同时,严把业委会成员资格关和身份关,优先吸纳在职或退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退役军人等“红色人才”。

建立“四方联动”机制,每月依托“党建+”邻里中心、街居两级综治中心等阵地,召开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物业企业、业委会联席会议,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区领导带头挂钩薄弱小区,处级干部挂钩联系一个社区和一个薄弱小区,科级干部全覆盖挂钩联系小区,推深做实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

痛点逐个击破

民生实事落地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管理痛点堵点,鲤城区推出物业小区“10+N”件实事推行落实清单,涵盖环境整治、设施改造、矛盾化解等领域。计划于每月5日、15日、25日开展“环卫大整治”,发动志愿者参与环境提升;2025年全区新增或改造不少于200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并按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与充电口5∶1的比例逐年推进。

在执法进小区方面,用好“8+X”司法联盟机制,充分发挥诉调对接作用,提高司法调解率。畅通物业矛盾纠纷诉求解决渠道,在社区范围内设置“法律之家”和“社区调解中心”,推动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标准引领升级

服务提质增效

物业服务需“有标可循”。为此,鲤城区将推进小区党组织“达标创星”,每年组织对居民小区党支部进行评星定级,力争2027年年底前,全区80%的住宅小区党组织达到三星级及以上评价标准。

切实把好业主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政治关口”,定期考核动态调整,激发小区治理队伍新活力。依托“鲤城区住宅小区管理系统”开发业主满意度调查功能,曝光一批物业服务反面案例,倒逼提升物业服务品质,对服务较好的物业企业进行通报表扬。

资金监管是群众关注的焦点。鲤城区将试点“业账社审”,在2025年5月底前,推动10%以上的小区开展“业账社审”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探索设立“小区公益基金”,通过慈善募捐、盘活国企资产、新建小区提前预设公共资产等形式,助力小区品质改善提升。针对物业费收缴难题,摸底欠费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保障守约业主和物业企业的合法权利。

创新管理模式

激活治理效能

面对老旧小区管理困境,鲤城区探索社区“大物业”管理方式,力争在2027年年底前,全区住宅小区、零星楼栋实现专业物业服务全覆盖;以中山路—西街商圈或状元街作为街区物业化管理试点,通过提供店外设摊、集中展销等个性化服务,形成大物业服务清单;推进完整社区创建,梳理确定辖区内条件较好的社区,完善小区书屋、健身、一老一小等配套设施,并指导社区引进物业管理机构,对社区进行全域物业精细化管理。

数字化赋能治理现代化。组建物业管理提升监督微信群,用好泉州市“业账社审”监管小程序,链接泉州市基层小微全力监督平台,实现街道、部门靠前监管,纪检监察机构全程监督。

共建共治共享

缔造幸福家园

结合社区基础状况,挖掘社区小区内的教师、医生、律师、文艺家等“能人”,打造长者食堂、敬老屋、四点半学堂、家庭医生、法律顾问、兴趣课堂等特色邻里服务,推动将养老、托育、医疗、文体等功能场景嵌入社区。

深化开展“刺桐厝边·睦邻善治”行动,以“微心愿、微协商、微服务、微公约”为抓手,开展“微心愿”征集和认领、推行“小区议事日”制度、推动志愿服务进小区、推动订立小区(楼栋)“微公约”,推动构建党建引领下“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小区治理体系。(李梦娴)

--> 2025-03-25 鲤城区启动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提升工作三年行动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7542.html 1 党建引领聚合力 服务升级惠民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