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25日

“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智造福建”活动走进蟳埔

代表们华丽变身,顶着“头上花园”在街头巷尾拍照留念,开启浪漫之旅。 (张婧滢 摄)

日前,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与福建省委网信办联合举办的2025年“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智造福建”专题活动走进丰泽,50多位由网络文明伙伴、网络名人,新闻网站编辑、商业平台代表等组成的参访团,实地参观蟳埔民俗文化村,深入了解独特民俗文化与创新传承实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背后的生动故事。

“流动花海”“蚵壳厝聚落”

参访团赞叹不已

参访团一行沿着蟳埔游主路线,穿梭于蚵壳厝与游客间,一路走一路看,认真听取讲解,不时提出问题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蟳埔民俗文化村的特色建筑、传统民俗、文化内涵等基本情况,近距离感受“爱美蟳埔 簪花故乡”火热的文旅产业发展情况,并用手机、相机记录下沿途令他们惊叹的动人画卷。

“一走进蟳埔的街巷,我就仿佛置身于姹紫嫣红的‘流动花海’。五湖四海的游客相会于此,身穿鲜艳的传统服饰、头戴颜色各异的‘簪花围’,在特色建筑前拍照打卡,留下关于这座城美丽的独家记忆,真是令人陶醉。”没走几步,一微博文化博主编辑就被街头巷尾满是簪花游客拍照打卡的盛况所吸引,不觉发出感慨。

实地走访中,参访团还近距离考察了保存完好的蚵壳厝建筑群。“大家仔细观察街道两侧的建筑,这些始建于宋元时期的民居,外墙都是用古代商船从非洲东海岸运回的蚵壳所砌成的。蟳埔村现存的43栋蚵壳厝,构成了全球独有的‘蚵壳厝聚落’。”蟳埔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向东向参访团代表们展示蟳埔特色建筑的独特魅力,并详细讲解“蚵壳厝”传统营造技艺。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种“变废为宝”的智慧令参访团赞叹不已。

“游蟳埔 戴簪花 美自己”

开启浪漫之旅

随后,参访团的女代表纷纷走进簪花体验店,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式体验“簪花围”习俗,深入感受簪花故乡最正宗的文化韵味和最真实的生活气息。“先将头发盘在脑后,再插上骨髻、鱼梳、发簪,最后戴上一圈圈鲜花和小花的头饰……”簪花体验店的阿姨一边为女代表梳头簪花,一边详细介绍道道程序。一番打扮后,代表们华丽变身,顶着“头上花园”在街头巷尾拍照留念,开启“游蟳埔 戴簪花 美自己”的浪漫之旅。

“实地感受到‘簪花围’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这一新时尚的兴起真是让人倍感开心。”当看到“簪花围”正吸引许多其他地方的游客前来欣赏体验,来自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的记者杨心怡笑着表示,身为一名泉州人,看到自己家乡的渔村独具特色的服饰风格、习俗文化,不仅被很好地保留和传承下来,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令她欣喜不已。“‘簪花围’让我感到最为特别,也最有价值的一点,就是它确确实实流传至今,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在村里随处都能看到当地女性头上有簪花。‘簪花围’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种美的造型,更重要的是折射出蟳埔居民一直以来积极向上、充满热爱的生活态度,呈现出未来生活越来越好、不断迈向更好的美好祝愿。”

2024年,蟳埔民俗文化村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全年累计接待超850万人次,带动当地旅游收入超18亿元;蟳埔簪花线上相关话题量超300亿,上榜全国非遗旅游体验创新十佳案例,名列全国十大文旅经济创新案例,入选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国际传播七个热点”之一。

“来之前就对蟳埔‘簪花围’有印象,它是当前非常火爆的热点,第一眼直观的感受就是非常漂亮、吸睛!”混知自媒体博主编辑张叨叨在实地参观蟳埔民俗文化村、听取相关介绍和体验“簪花围”后表示,每个城市都有写真体验,但背后都是以不同的文化为支撑,此次考察结束后她将结合自身工作,以泉州当地的风俗文化为背景,创作精品内容,凸显“簪花围”这一传统文化魅力,使其脱颖而出。 (张婧滢 陈庚嘉)

--> 2025-03-25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7543.html 1 “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智造福建”活动走进蟳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