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25日

“食春季” 尝鲜别尝“险”

漂亮的蘑菇未必就没有毒,别冒险采摘食用。(CFP 图)

又到一年“食春季”,在品尝春季美味的同时,也要谨防中毒风险。近日,“珠海一男子食用蟾蜍中毒离世”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对此,泉州疾控中心提醒,春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食用野生蘑菇、野菜、河豚等,市民朋友要格外小心。一旦出现眩晕呕吐、呼吸困难、嘴唇发紫等食物中毒症状,应尽快就医。

□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

毒蘑菇就在身边

不采不买不食用

近期,气温升高,雨水增多,非常适宜野生蘑菇生长。泉州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预防蘑菇中毒。

由于野生蘑菇的种类繁杂,目前主要通过菌类专家根据毒蘑菇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鉴定。但部分有毒蘑菇与食用蘑菇极其相似,菌类专家也很难单凭肉眼辨认,需要科学实验进行判定,而不能仅凭经验或传统的错误方法去辨别蘑菇的毒性。

为了避免毒蘑菇中毒,泉州疾控中心提醒广大民众:

不采摘。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免发生意外,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不买卖。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也不能放松警惕,应加强辨识,分清野生和种植种类;不得将采集的野生蘑菇放到集市公开售卖。

不食用。为避免毒蘑菇中毒,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

出现误食须及时送医。发现因误食有毒蘑菇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催吐并尽快就近送医。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以便查明中毒原因。

菜豆要烧熟煮透 野菜要辨别真假

菜豆也叫四季豆,含有皂甙和植物血球凝集素等天然毒素,若未充分烧熟煮透,毒素没有被完全破坏,食用后可导致中毒,主要发生在家庭和单位食堂,因此食用时一定要烧熟煮透,使四季豆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和豆腥味再食用。

春季野菜生长旺盛,因误采误食野菜、野果引起中毒的事件也日渐增多。中毒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些有毒植物与野菜、野果的外观相似(如:毒芹与水芹、化儿草与血皮菜,马桑果和桑葚等),误采误食后引起中毒;二是有些野菜、野果含有微量天然毒素(如:蕨菜、桐油果),如果烹饪不当或一次食用量过大也会引起中毒。

野菜中毒主要发生在家庭和农家乐等场所,野果中毒多因儿童和野外作业者误采误食引起,中毒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多见,严重的可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如误食毒芹、狼毒草等)。

因此不要随意在公园、路边或野外采摘不熟悉、不认识的野菜、野果食用。

“正是河豚欲上时” 品尝美味须留心

每年春季2—5月为河豚的生殖产卵期,此时毒素含量最高。

预防野生河豚中毒,首先要识别其形状并认识到河豚本身含有有毒成分,如加工烹调方法不当,食用后发病急且剧烈,潜伏期10分钟—3小时;早期有手指、舌、唇刺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发冷、口唇及肢端知觉麻痹,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最后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预防野生河豚中毒最有效方法是不捕捞、不买卖、不食用不认识的野生河豚。杂鱼干已成为我国近几年的高危食品,购买时要注意甄别、剔除野生河豚。

--> 2025-03-25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7573.html 1 “食春季” 尝鲜别尝“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