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龟速蹦极” 创新服务
●重庆一景区近期推出一项别出心裁的“龟速蹦极”服务,通过“龟速蹦极+视频加速”的方式,来满足胆小又想发“朋友圈”的游客需求,引发网友热议。(3月22日 中新网)
关育兵点评:传统蹦极以瞬间坠落的强烈刺激著称,这是蹦极的魅力所在。但这种高强度体验也让不少胆小游客望而却步。“龟速蹦极”打破常规,将蹦极刺激与高空观景的悠然巧妙融合。游客从300米高空匀速缓慢下降,既能感受高空带来的心跳加速,又能悠然欣赏周边美景,把极限运动变成惬意的高空休闲之旅。这一创新体验,让原本惧怕蹦极的游客有了参与机会,极大拓宽了蹦极项目的受众范围,其背后是对消费者心理的精准洞察。景区提供的全方位记录服务同样是一大创新亮点,通过专业设备全程记录“龟速蹦极”过程,满足游客记录独特经历的需求。更贴心的是,景区还能按游客要求,对视频进行后期加速处理,制作出传统蹦极高速坠落并弹起的“惊险蹦极”场景,满足游客在社交媒体分享的需求,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创新并非都要颠覆式变革,对传统产品或服务进行微创新,也能激发新活力。
快递箱成骗局 暴露漏洞
●湖南何女士收到一个装有带二维码刮刮卡的快递,她扫码后提示可以领一份免费水果,进而提示她下载所谓“能赚钱”的手机APP,何女士一步步陷入刷单诈骗圈套,被骗10多万元。公安部门侦查发现,这些快递发货的源头在西安某快递代理站点,在5个月内至少发送90万个带有诈骗信息的快递。(3月22日 北京日报)
舒爱民点评:当快递箱成为诈骗链条的“最后一公里”,暴露出快递行业触目惊心的安全漏洞。西安这家涉案快递代理站点每天有上百个包裹被贴上虚假寄件信息,如同流水线上的毒瘤悄然扩散。这些包裹的寄件人信息是伪造的,联系电话是空号,连快递单号都是通过层层倒卖获取的。当快递代理点负责人以低价批量发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企业逐利本性的失控,更是一个串联黑灰产的犯罪网络。在这场反诈攻防战中,单靠群众提高警惕显然力不从心,唯有构建全链条的防护体系,才能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对未执行实名收寄的网点实施“一案双罚”,倒逼企业筑牢安全防线;另一方面要借助技术赋能,推广智能分拣系统与AI风险识别模块,让诈骗包裹无处藏身。
夜校比夜宵香 问需于民
●近日,全国各地纷纷正式开启青年夜校“第二学年”。在宁波,各县市区积极盘活辖区资源,问需于青年将课程迭代升级,皮划艇、桨板等水上项目首次进入夜校课程表,吸引众多青年舍“夜宵”而趋“夜校”,掀起学习热潮。(3月22日 宁波晚报)
潘玉毅点评:青年夜校是人们走向社会之后再学习的一个绝佳范本,是年轻人的“能量补充站”。从刚推出时普适于大多数人的1.0版本,到如今满足个性化需求的2.0版本,宁波的青年夜校深受欢迎的秘密在于无论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式,都不是单向灌输,而是从青年人对职场、社交、生活美学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入手,问需于青年,进而形成“青年点单、政府制单、夜校接单”的定制化服务模式。它所秉持的也不是“你爱来不来”的态度,而是选择青年人群的集聚场所,主动送课进企业、进社区、进商圈,为城市长远发展发掘、培养、储备更多高素质、多元化的青年人才。
投诉鸟鸣扰民 不予提倡
●日前,有深圳市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2月底至3月初,龙华区龙华文化广场附近有噪鹃经常啼叫扰民。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华管理局回应表示,噪鹃属“三有”野生保护动物,其求偶的叫声不属于城市噪音范围,建议该市民调整作息环境,关窗或佩戴耳塞,降低叫声对休息的影响。(3月22日 南方都市报)
郭元鹏点评:居民投诉噪音污染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把正常鸟鸣也当噪音投诉,只能说少了“美好的耳朵”。此前多地出现过“投诉蛙鸣”的案例,环保部门的回复理直气壮:人需要生活,青蛙也需要生活,这个世界并不完全属于人类,青蛙的生存权也需要维护,建议市民“听出美好”,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蛙鸣、蝉鸣、鸟鸣都是动物与人类的和谐共生,我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必然要接受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味地排斥。“鸟鸣不属于城市噪音”的观点是科学合理的,从城市多元性角度而言,鸟鸣丰富了城市的自然声景,为人们紧张的生活节奏注入自然气息,让人们能够更直接感受生命的美好。保护好自然,让鸟儿在枝头自由啼叫,让金蝉在城市幸福歌唱,让青蛙在池塘欢声笑语,这才是温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