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妇人,四十到六十多岁的年纪,上衣大都是鲜艳的,暗红、深红、紫红——连头上裹着的围巾也是大红色。她们在东海立交桥下花树间的草坪上,围成圈,席地而坐,手捧饭盒边吃边说话。
在这样洁净美好的环境里野餐,实在让人艳羡,由不得多看几眼。她们身旁挤着些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和塑料袋,袋子没封口,露出堆叠在里面的杂草与落叶。紧挨袋子,放着铁锹、镢头、锄头之类的工具,工具把手上搁着斗笠和橘黄色外套……原来,她们不是纯粹悠闲的春游野餐者,是趁午饭时间歇息的园林工人。午餐,是早上做好带来的,虽然放在保温桶里,此时一上午过去,不知凉了没有?
时常能见到她们,在这条街道,或是那条街道,这座立交桥下,或是那座立交桥下,以及市区任何有绿化的地方。她们的工作很多,修整花坛,铺撒新鲜泥土,挖坑,更换、栽种各式各样的植物,还有除草、施肥、浇水、剪枝,以及捡拾枯枝败叶……比侍弄庄稼都要仔细。凡是她们工作过的地方——刺桐路、田安路、江滨路、立交桥下……难以尽数,便呈现出层次错落、花木扶疏、蜂飞蝶舞的勃勃生机。许是离家远,中午来回跑太麻烦,午餐都是早上做好带来。工作的时候,她们装了午饭的保温桶集中放在某个地方,包括她们的其他私人物件,就像是野餐者的装备一样,摊了一大片。
她们不光在外午餐,也在外午休。天气暖和的时候随地而卧,也许躺在大石头上,也许躺在草地上,也许躺在屋檐下……侧蜷着身子,睡得像婴儿一样安静,不管周围的环境多么嘈杂。天冷的时候,会带上床单和毛毯。我深深记得这样一个场景,也是在立交桥下的草坪上,天阴着,刮着大风,她们铺着薄薄的床单,裹着薄薄的毛毯,和衣在桥底下躺成一排溜,稳稳入睡。她们的头发和身边的草一起,被大风吹得胡乱飞舞……
不止一次和她们擦肩而过,有时是在她们上下班途中,有时是在她们转移工作地点的路上,她们携带着各种工具和私用物品。虽然围着围巾,戴着斗笠,穿着长袖衣衫,皮肤还是被晒成了黑红色,是那种连接了地气的劳作者的本色。
植被绿化是装饰城市的诗歌,她们是这诗歌的书写者和行吟者。
□曹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