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四学生)
善意,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粒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抵达更远的彼岸。我的故事,正是善意涟漪扩散的真实缩影。它让我走出迷茫,也让我懂得善的传递。
我出生在一个经济不宽裕的家庭,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让我一度陷入迷茫。幸运的是,通过泉州晚报社的报道,我得到了泉州市东南公益协会“N+1”未来助学项目的资助。吴奕民叔叔每月为我提供助学金,志愿者姐姐也时常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这份善意,不仅解决了我的经济困难,更让我看到了希望。同时我还看到:这世上总有一些人,愿意用自己的光照亮他人的路。
上大学后,带着这份善意和温暖,我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一次社区志愿服务中,我们遇到一位独居老人,她腿脚不便,生活困难。我和志愿者伙伴给她送去生活用品,陪她聊天解闷。她笑起来时,眼角的皱纹舒展,像极了当年被善意抚慰的我。
后来,我参与线上支教,为偏远地区的孩子辅导功课。屏幕那端,孩子们从怯生生到踊跃发言,眼里渐渐有了光。
暑假回乡,参加村里举办的夏令营,教孩子们读书写字。有个男孩起初连拼音都念不准,后来却能流畅朗读课文。他仰头问我:“老师,我以后也能像你一样上大学吗?”我鼻子一酸——这不正是当年那个被助学报道改变命运的我吗?
这些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善意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给予,更是一种双向的温暖传递。东南公益及社会对我的关爱,点亮了我的人生;而我也在努力,将这份善意传递给更多的人。
正如一滴水能激起层层涟漪,一个善举也能影响无数人生。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善意的源头,让这份爱的涟漪永远荡漾,化作润泽万物的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