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27日

棱镜

□徐建平

每周的星期一,升国旗后,学校都有个坚持了多年的固定“五彩”英语角,在操场上,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一段不同的对话,我呢,拿着话筒,放到一位同学的嘴边,用孩子的声音影响、带动孩子们。此举的目的是营造学英语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清楚地记得,那个周一在点评活动情况时,我感慨地说:“我很羡慕大家有这样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条件……你们刚才说的,说实话,我听不全懂……”因为我读的是中专,初中的那些英语底子,基本忘得差不多了。我清楚地记得,话音刚落,操场上哇的一声,出现了一个小波澜。

散会后,我问一名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她笑着脱口而出:“在我们眼中,校长应该什么都会,英语怎么不会呢?”那一刻,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为人师者的责任和分量,我们的角色中所有的一切,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此前,我与孩子们一起长跑、做俯卧撑、吊单杠、练书法、写童诗……还发起“向校长挑战”活动。突然想起,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在微信里给我留言:“我的邻居的小孩子在你学校读书,一天,小朋友告诉她说,校长好像什么都会,长大以后也要像他这样。”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爱上你教的学科,你所在的学校。30多年了,讲台上的粉笔灰在阳光里浮沉,恍惚间像是星屑坠落。才发现,我们耳熟能详的,要“成为学生的光”,从来不是居高临下的照耀。那天,我让英语老师把内容给我,跟着手机,开始笨拙地学习和孩子们一样的内容。

教师不是光源本身,而是棱镜——把岁月里接收到的所有光芒,折射成绚丽的彩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抹颜色。有时,更是穿透迷雾的灯光、温暖寒夜的烛光、滋养生命的阳光。这束光未必耀眼夺目,却能让学生在被照亮的那一刻,看清自己的方向,触摸到生命拔节生长的力量。如果可以,还要带领孩子们在规整的文本缝隙里凿出棱角,让童真的眼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将眼里的纯白解析成生命的原色——这便是教育最优雅的回响。

又一周的周一,在操场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学英语,那天,孩子的声音特别响亮,但又夹杂着笑声,反馈出我的英语水平应该不怎么样,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从他们明亮的双眸中,我又一次确信——棱镜里的光从不消逝,它只在某个不经意的清晨,悄然长成了新的太阳。

--> 2025-03-27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7929.html 1 棱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