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业委会成立率提升50%, 全年物业领域信访同比降低46%,标准化达标小区达到1177个……2024年以来,泉州以“小物业”撬动“大民生”,将物业管理提升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集中开展物业服务管理“四升一降”(党组织覆盖率提升、业委会组建率提升、物业服务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提升、群众投诉件下降)专项攻坚,推动物业服务从“痛点”变“亮点”,让“关键小事”成为撬动民生幸福的杠杆,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融媒体记者 吴清逸 通讯员 蔡章港/文
泉州市住建局/图
打造高质量业委会
像选村干部一样选好业委会
“小区建设越来越好了,学校门口不仅修建了风雨长廊和移动雨棚,还设置交通循导区、打造共享书柜,为我们家长和孩子提供极大便利……”在泉港区后龙镇福炼小区,福源幼儿园、福炼邻里食堂、智慧健身驿站、红色积分超市、平安建设体验馆等完善的设施,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享受“一刻钟”高品质社区生活,住户王红对日前小区推进学校惠民微改造连连称赞。
“我们优先推荐熟悉小区情况、具备相关工作经验、有领导力、有公心、热心、善心、恒心的业主以及离退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劳模等,选举为小区业委会成员特别是业委会主任。”福炼社区党支部书记刘俊辉说。近年来,福炼小区坚持像选村干部一样选好小区业委会,形成“小区党支部有力引领、物业企业有为服务、业委会有效监督”的治理模式,将小区打造成为业主心中“宜业宜居、设施完善、服务便捷、邻里和谐”的温馨港湾。
物业管理关系千家万户,事关基层治理和民生福祉。2024年以来,我市从人选物色、资格把关、能力提升、作用发挥等方面着手,打造规范有序、运行高效、业主信任的高质量业主委员会。
泉州市委、市政府将物业服务管理提升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双主官”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由30个相关市直部门组成9个职能工作组,并将工作纳入市政府“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考核体系统筹推进,每季度开展物业“拉练”活动。组织部门把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管理提升工作纳入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乡镇(街道)组织委员履职考核内容,压实镇街、村社主体责任。各县(市、区)建立相应机制,主要领导“两周一调度”,分管领导“每周一调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各街道(乡镇)党政主要领导逐个走访小区调度小区业委会成立等问题,确保工作一贯到底。
组织部门结合“双报到”工作,主动摸排“有公心、有热心、有能力”的党员干部,建立近7000人的业委会委员“储备库”。制定《小区业委会主任人选及成员任职正负面清单》,在推进业委会组建过程中,由公安、综治、物业服务企业等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核,选优配强业委会主任,带动形成强有力的业委会班子,2024年以来推动业委会成立率提升50个百分点。
探索组建社区“大党委”,推行“支部建在小区上”,制定《泉州市居民小区党支部工作规则(试行)》,把小区党支部纳入全市基层党支部评星活动,建强以党员为主体的街巷长、楼栋长、兼职网格员队伍,推动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物业企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目前,小区党组织覆盖率实现100%,党员半数以上的业委会占比达77%,党组织引领小区治理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出台《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星级评价办法(试行)》,完成1222个物业小区星级评价工作,对53个考评不达标的小区物业服务企业限制其承接新项目,倒逼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参加全省信用综合评价,获评信用等级A级以上企业106家,全省最多。加强物业领域“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全市通报曝光55家物业服务企业,行政处罚21家,清退不达标物业企业28家。
协同治理筑和谐家园
全年物业领域信访同比降低46%
“物业用房未交付使用,影响社区用房,开发商可以给出个具体时间节点吗”“小区外立墙大量脱落,有安全隐患……”针对小区物业管理中出现的违法违规、合同纠纷、管理不善等问题,我市推动多部门、多领域协同进小区,化解矛盾纠纷,共建和谐家园。
我市推动整合公安、城管、消防等职能部门力量,深化联合执法进小区工作,重点查处侵占公共收益、堵塞消防通道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市住建局微信公众号开通“物业投诉‘直通车’”功能,业主意见投诉由物业企业第一时间处置,处置不了的上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置,源头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全年物业领域信访同比降低46%。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住建局联合成立泉州市住建领域协同解纷中心,政法系统常态化推动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专业法治力量进小区,上门提供优质法治服务,及时化解物业领域群众矛盾纠纷。2024年9月以来,累计受理物业行业案件1178件,成功调解554件。
建立干部挂钩住宅小区问题销号制度,全市组织2881名处级、科级干部全覆盖挂钩片区和小区,摸排梳理群众反映集中的10类问题清单,推动办好“为民服务10件实事”。自集中攻坚以来,全市挂钩干部协调解决小区治理问题8800多个,推动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口2.7万个,修复破损路面7.6万平方米、公共照明设施6万个、绿地8.75万平方米。
聚焦小区消防管网无水、外墙脱落等群众切身有感的“关键小事”,组织摸清问题底数、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发动建筑企业挂钩帮扶问题小区,依托建筑业协会和物业行业协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推动实施修缮工作。2024年以来,全市推动510个小区解决消防无水问题,287个小区解决外墙脱落问题。
量化标准提升服务品质
全市标准化达标小区1177个
全市物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泉州市聚焦“物业管理10项制度”,深入挖掘各级各部门好的经验做法,固化体制机制,建立“群众有感”服务品质量化标准体系,推动行业管理与物业服务“双向发力、双向提升”。
市住建局、公安局制定物业项目经理、小区保安等相关人员从业及退出标准,自集中攻坚以来,累计组织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等人员培训86场次,培训小区保安1.2万人次,调岗分流721名不符合要求的保安。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发布泉州市地方标准《住宅物业管理服务规范》,设立五级服务等级体系,为物业服务提供规范性操作指南。市住建局印发文件及参考样式,明确物业企业规范设置“一箱二牌三栏”标准,推动物业服务公开。
在试点打造物业行业安全标准化标杆项目基础上,梳理总结经验做法,编制《住宅小区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提升指南》和示范图册,明确小区消防安全、电动自行车安全等管理标准,举办现场观摩活动,组织县(市、区)住建部门、物业企业负责人现场学习,全市推广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验收标准化达标小区1177个。
市委组织部、市住建局联合印发相关业委会制度文件,规范选举流程和议事规则,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全市3200余名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进行全覆盖培训,提高业委会履职能力。聚焦业委会自治管理,挖掘可复制借鉴的典型做法,进行广泛推广。比如,晋江市瑞璟小区建立“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三位一体融合机制。
推进共建共享
打造居民小区治理新格局
小区作为基层的“神经末梢”,是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市坚持“支部建在小区里”,创新构建“党建统领 小区自治”机制,让资源、服务、管理集聚在小区,有效提升居民小区治理效能。
对于零星楼栋或面积较小的区域,通过拆墙并院或与周边区域整合为一个物业区域提供专业化物业服务,或采取社区“领办物业”、业主自治等方式提供物业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降本提质。探索“先享后买”机制。针对老旧小区物业费“收缴难”问题,鲤城区金山社区出资注册物业公司,承接物业服务,前几个月免费服务,让居民感受到变化后再开始收费,物业费收缴率提升至96%。
推进小区公共收益“点题整治”,推动由物业企业管理公共收益的小区100%开设银行专户,缴存金额1.57亿元。推动社区加大对小区公共收益等收支的监督力度,推动729个小区建立物业管理小微权力监督群,强化决策事项公开“晾晒”,接受各界监督。组织逐个小区建立公共资源清单,建立可盘活公共资源台账等标准化收入事项,最大限度推动资源、资产变资金。创新国企、属地、社区(小区)“三方联营”模式,国企将其开发安置房剩余的闲置店面、车位整体打包给社区(小区)运营,收益三方分配,既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又壮大社区经营性收入、增加小区公共收益,反哺小区品质提升。
晋江市发动社会力量积极捐款,市级财政以奖代补支持,成立首期规模超千万元的“美好家园”基金,重点用于奖励“美好家园”小区、优秀业委会、物业企业以及小区更新改造项目。惠安县试点“友邻基金”模式,通过社区产业筹一点,居民群众出一点,辖区企业捐一点,党委、政府拨一点等方式,保障自治资金的同时成为连接邻里的桥梁。石狮市宝盖镇百德康桥假日小区针对公维金缺失问题,建立“小公维金”机制,在每月每平方米1元物业费的基础上增收0.3元,专项用于公共设备设施维修改造,有效完善了小区硬件设施配套,提升业主获得感,缴费率达97%。
从“关键小事”到“全域幸福”,泉州以“党建引领、制度创新、群众参与、法治保障”四维发力,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基层治理路径。未来,泉州这座“万亿GDP”城市将继续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书写“民生为本、治理为要”的时代答卷,为全国提供物业管理提升的“泉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