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创新激活社区自治 多元共治托举民生幸福
阳春三月,漫步在丰泽区的大街小巷,一幅基层治理的新气象熠熠生辉。在东湖街道东涂新村的“睦邻议事亭”里,紫藤花架下传来阵阵笑语,居民们手捧春茶热烈讨论着小区改造方案;在清源街道盛达花园,业委会主任正在张贴最新一季的公共收益明细,花瓣随风飘落在公告栏前;丰泽街道的服务中心内,阳光透过嫩绿的榕树新芽洒进窗口,工作人员正耐心解答居民咨询……这些跃动着春意的场景,恰似丰泽区以“小物业”撬动“大民生”的生动实践,如同枝头新芽般充满生机,在春风里舒展成基层治理的盎然画卷。
□ 融媒体记者 杨秋香 陈冰清
丰泽区住建局/图
破局 从“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
“以前我们小区是典型的‘三不管’,现在有了国企物业入驻,环境大变样!”和昌商城二期的老住户陈先生指着整洁的小区环境,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在今年迎来了转机——丰泽城建集团权属企业鼎丰物业践行国企担当,主动介入,接管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标志着泉州地区首例由国企物业公司接管的老旧小区项目顺利落地。
丰泽区现有住宅小区463个,其中老旧小区占比高达69.1%。面对物业管理这一基层治理的“老大难”,丰泽区创新实施“三三制”工作法:三级联动(区、街、社区)、三管齐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居民自治)、三措并举(党建引领、制度创新、服务升级)。通过国企物业兜底、邻近小区“组团”管理等创新举措,全区专业物业服务覆盖率从不足50%跃升至65.2%,实现了管理服务全覆盖。如东涂新村、毅达花苑、润华商厦等邻近小区就由同一物业公司共管,实现优质物业管理资源共享。
在公共收益管理这个敏感领域,丰泽区建立“双章三审”制度,通过社区代管业主大会章、业委会自管业委会章,引入银行、审计机构专业监督,确保公共收益在阳光下运行。目前,全区222个有公共收益的小区全部建立专户,季度公示率、专业审计率、问题整改率均达100%。
“过去公共收益是一笔糊涂账,现在每一分钱都明明白白。”某小区业委会主任林先生说。该小区通过“小微权力监督群”实时公示收支情况,居民的信任度显著提升。
解题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
每周五上午,丰泽区丰泽街道某小区“睦邻议事亭”总是热闹非凡。居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小区事务。“我们小区的闽南四句‘微公约’就是在这里诞生的。”社区负责人指着墙上朗朗上口的闽南语公约说。这首由居民自创的公约,如今已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丰泽区实施的“四微联动”机制,通过微公约、微协商、微心愿、微服务,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实施“刺桐厝边·睦邻善治”行动,以“四微联动”为抓手,推动全区463个小区全覆盖订立邻里公约、设立“议事日”、建立“微协商”阵地,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开展微协商417场,采纳“金点子”183条,组建490支志愿服务队,吸引4000余名居民参与。国际星城小区闽南四句“微公约”和东湖新村小区助老志愿服务队两个典型做法更是被列入全市物业管理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四微联动”工作选编。
“现在有问题不用出小区,干部主动上门解决。”湖心苑小区居民王女士对“干部下沉”机制赞不绝口。丰泽区建立了“1+5+N”力量下沉体系:1名区领导带领5类专业力量(法律、警务、物业等)和N名社区工作者包干小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26名区领导带动近千名干部下沉一线,走访居民3200余人次,形成调研报告286份,化解纠纷1000多件。
在安全隐患整治方面,多部门联动打出“组合拳”:整改外墙脱落隐患125处,消除消防隐患121个,新建电动车充电端口6169个,投入500万元升级消防设施。同时修复故障电梯714部、破损路面1.2万平方米,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
立制 从“突击整治”到“长效常治”
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丰泽区行政中心的会议室里总是座无虚席。这是区物业管理领导小组的月度调度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轮流坐镇,对重点难点问题现场办公。“我们实行‘三色管理’,对问题解决情况挂牌督办。”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召开调度会20次,推动解决140项重点问题,完成率达89%。
在考核评价方面,街道社区层面实施穿透式绩效考核,将物业治理成效与干部考评直接挂钩;对业委会,推动建立监事会强化监督;对企业端则使用“信用评价+星级评定”双维考核,优秀企业通报表扬,末位企业逐步淘汰。目前,全区物业从业人员持证率达80.2%,较年初提升35个百分点。
执法监管同样成效显著。丰泽区整合多部门执法力量,开展联合行动3159批次。特别是针对拖欠物业费问题,法院发出支付令52件,追回欠款60万元。加强对侵占、挪用小区物业费、业委会资金以及滥用小区居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目前,已批准逮捕46人,提起公诉48人,公益诉讼立案3件;摧毁辖区“搬霸”涉恶团伙1个,涉及小区21个、受害者38人;破获一起非法挪用小区业委会共用资金案件,涉案10余万元,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蝶变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
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明:群众满意度提升11.8个百分点,达80.1%;12345热线投诉量月均下降37.3%;物业服务覆盖率实现100%;公共收益管理全面规范……这一组组数据,记录着丰泽区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
“治理创新就像绣花,需要下足‘针功夫’。”丰泽区有关领导说。通过党建引领把方向、制度创新优机制、科技赋能提效能,丰泽区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
从国际星城小区传唱的闽南四句“微公约”,到东湖新村银发志愿者穿梭楼栋的身影,丰泽区以一个个“小支点”撬动基层善治“大课题”。这场以物业管理为切口的治理变革,让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真正贯通了民意、凝聚了民心。这场从“管小区”到“治家园”的转型,不仅擦亮了“刺桐厝边”的幸福底色,更以制度化的分级调度、联合执法和考核评价,构建起多元共治的长效闭环,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如今,穿行于丰泽的街巷楼宇,看得见的是焕新的电梯与绿地,感受到的是睦邻互助的温情,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静默生长。